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考虑桩-岩接触面流变的桩岩联合受力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0 08:18
【摘要】:桩-岩接触面的性质对桩岩联合受力的状况有重要影响。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桩-岩接触面存在显著的剪切流变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以位移协调法为基础的双曲传递函数迭代计算方法,并据此建立了一种可考虑桩-岩接触流变的桩岩联合受力迭代计算方法。与现场模型桩试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双曲传递函数迭代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桩岩联合受力性能。当考虑了桩-岩接触面的剪切流变后,桩身各处轴力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直至趋于稳定,桩的轴力比不考虑流变时桩的轴力大。迭代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对桩岩联合受力性能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No.IRT1029)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华,周健,杨位,黄茂松;复杂地基中桩基承载机理计算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2 黄雨;叶为民;唐益群;赵琳琳;;打入桩荷载 沉降性状的时间效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3 赵明华;雷勇;刘晓明;;基于桩 岩结构面特性的嵌岩桩荷载传递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4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肖宏彬,钟辉虹,张亦静,王永和;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J];岩土力学;2002年05期

6 邵江,谢红强,周德培,胡德贵;桩的轴向静载-沉降曲线的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7期

7 何思明;卢国胜;;嵌岩桩荷载传递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12期

8 朱珍德;李志敬;朱明礼;王青;;岩体结构面剪切流变试验及模型参数反演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1期

9 宋兵;蔡健;;桩-岩摩擦黏着特性的试验与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10 赵明华,刘江波,杨宇;嵌岩桩桩-土-岩共同作用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园,张志勇,邢仲星;多模型Biot固结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2 张凡,曹振,黄羽中;桩桥墩下土钉支护的土钉内力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3 许晶菁;陈颖辉;鲁忠军;胡琛;;层状地基中加芯搅拌桩的沉降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4 王新征;邢利英;马可栓;;既有铁路下浅埋暗挖通道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5 卢士华;;软土地基上联合基础的流变效应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郭增玉,刘守慧,张朝鹏;高湿度Q_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J];地下空间;2001年02期

7 张卫国,姜椺,张伟;地下工程结构计算方法概述[J];地下空间;2002年03期

8 朱合华,刘庭金,郑国平,孙凯;预应力锚索围护桩支护方案可行性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9 耿大新,杨林德;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10 毕继红,丛蓉;各种形状洞室的围岩压力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成雷;朱永全;;浅埋暗挖洞桩法参数敏感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齐永正;;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艳玲;;塑料板排水超载预压加固地基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伯虎;钟跃;陈婉琳;;锦屏二级电站引水隧洞稳定参数敏感性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天立;楼梦麟;曾宪明;;填土边壁(坡)破坏模式模型试验的有限元分析[A];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漆祖芳;唐忠敏;姜清辉;位伟;潘少华;;大岗山水电站坝肩边坡开挖支护有限元模拟[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周太全;华渊;;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顺层路堑边坡土钉墙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孙钧;李永盛;;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9 孙钧;杜世开;;隧洞围岩稳定的时间效应及其设计判据[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10 孙钧;;饱和软土流变属性及在地基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姚锦宝;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峰;桩锚土钉复合支护基坑施工时变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9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超;箱型钢筋混凝土倒虹吸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聂珊利;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摩擦桩竖向承载力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建春;大红山铁矿Ⅰ号铜矿带分段空场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军;辽沈地区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王铁男;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方案技术优化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10 赵晨;采空区下隧道安全稳定性评价及数值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杰,张梅,张吉占;对Mindlin解求地基附加应力的进一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2 丁秀丽,刘建,刘雄贞;三峡船闸区硬性结构面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4期

3 邱钰,刘松玉,周琳;嵌岩桩单桩沉降计算的一种简化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周韬;王星华;巢万里;;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状[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5 王长军;杨远志;李勇会;胡志刚;;接触面力学性能研究及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张建新,刘利民;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桩侧阻力的影响[J];工程勘察;2003年01期

7 陈记,徐卫亚,朱珍德,杨庆刚;基岩-混凝土胶结面剪切强度JRC-JCS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刘利民,何水莲;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0年11期

9 金波,唐锦春,孙炳楠;层状地基轴对称问题的Mindlin解[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6年02期

10 许清侠,黄院雄;有限元分析打桩及打桩后桩周土再固结[J];建筑科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蕊芳;;振动诊断中传递函数法——桩基振动测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李棱雪;;空调系统全年冷负荷计算方法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17期

3 陆力,周铭;垂直承载桩传递函数法研究[J];水运工程;1990年12期

4 熊森;周桂祥;陈谋;;基于MATLAB和传递函数的结构动力响应计算[J];福建建筑;2007年12期

5 严治军;;墙体得热及负荷计算方法之研究——Z 传递函数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6 尚世英;对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系统阻尼比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工程抗震;1994年04期

7 郑俊杰;刘勇;郭嘉;;可靠度指标的等步长求法及其收敛性证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8 王杰;秦利姣;;传递函数法在岩体动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27期

9 丘陵;汪志舞;;用改进的项别公比法计算墙体得热[J];暖通空调;1986年04期

10 黄茂松,陈龙珠,吴世明;分层地基的自由振动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绪普;龚晓南;黎执长;;用弹性理论法和传递函数法联合求解单桩的沉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王志军;刘南科;;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弧长控制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3 庞业珍;吴群力;赵德有;陈峰;;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宽频带吸声系数测量系统[A];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蕊娜;户文成;宋瑞祥;周鑫;;应用传递函数法进行吸声系数的现场测量[A];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玉莹;傅传国;梁书亭;孙晓波;;利用迭代法计算型钢混凝土梁的屈服弯矩和屈服曲率[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玉莹;傅传国;梁书亭;孙晓波;;利用迭代法计算型钢混凝土梁的屈服弯矩和屈服曲率[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云斌;赵长冰;李堂堂;;环境激励下结构振动效应预测方法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龙洋波;吴祥生;孙秀平;;几种常见空调负荷动态计算方法介绍[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崔军;孙延勋;;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法计算太阳幅射热在房间内表面的分配系数[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10 肖益民;付祥钊;;地下空间围护结构传热热力系统划分的频率特性分析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健;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负摩阻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2 伍永飞;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程序研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杨伟;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显忠;平板车转向轮组液压系统参数优化与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胡敏;建筑结构湿过程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冯章炳;黄土地基中抗拔桩的受力与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张晓锋;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张毅;模糊聚类迭代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6 陈莹;压弯构件—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占方;基于电液比例换向阀先导控制的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德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研究及极限承载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小连;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中竖向荷载的P-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狄东超;基于PETSc的并行计算及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3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