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时程分析中罕遇地震动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9-22 10:01
【摘要】: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的选择问题自从时程分析方法提出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前提。各国学者对时程分析时地震动输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选波方法,如根据场地选波、根据反应谱面积选波、根据场地的特征周期选波以及双频段选波等。但随着人们对地震动特性研究的深入,也逐渐意识到上述方法存在一些需改进的方面,如:现有方法大多以弹性设计反应谱为基准,不能全面地体现不同地震作用水准(强度)下地震动特性的差异;有些方法选择地震动时所考虑的因素与结构特性(如基本周期)存在一定关联,导致对于建于同一场地上的不同结构所选地震动将因结构而异,这显然与我们对地震动特性的一般认识不相符。 为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考虑到目前结构抗震设计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就罕遇地震下时程分析用地震动的选择展开研究,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罕遇地震下时程分析用地震动的选择 对于地震动的特性及其模型化研究已有大量工作开展,也取了很多成果。本文即以地震动模型化为基础,提出一种参数化选波方法,其包含初选和精选两个步骤。初选首先根据设计条件(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水准、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等)和地震动特性参数的衰减规律确定相应参数的合理变化范围,然后根据各参数的变化范围从地震动数据库中筛选出备选地震动为后续精选使用。精选则依据统计意义相符原则,采用最优化方法,从初选地震动中选出一组最佳组合,使得其平均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的拟合程度最高。 ②本文选波方法的验证以及评价 将本文提出的选波方法与双频段选波方法和ASCE-7规范规定的选波方法进行了比较。首先,比较了三种方法所选地震动的弹性加速度谱、弹性位移谱、弹塑性位移谱、弹塑性加速度谱以及输入能量谱。其次,分别以三个结构(5层、10层框架结构和33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对比了三种结构在三种方法所选地震动下结构的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滞回耗能及刚度降低系数等。 ③时程分析时地震动调幅方法的讨论 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选波和调幅常搭配使用。本文讨论了将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动反应谱之间线性回归系数(其值通常在1附近变化)作为调幅系数的可行性。对比发现:调幅系数对所选地震波反应谱均值的影响很小,能有效降低所选地震波反应谱的离散性,这对于提高结构地震反应评判的准确性和保证率是有利的。 论文提出的参数化选波方法可以考虑不同地震作用水准(强度)下地震动特性的差异并克服了对于建于同一场地上的不同结构所选地震动因结构而异的不足。对比三个算例的分析结果发现:从力(楼层剪力)和变形(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度,本文方法与与双频段方法和ASCE-7规范规定方法差别不大;但从结构耗能角度,本文方法所选地震动输入下结构的滞回耗能明显较大,这主要因为另外两种方法选择地震动时没考虑地震动的持时特性,因此导致对结构耗能需求的低估。显然,这种低估对于隔震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定是不利的。 最后,论文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图文】:

统计分布,震中距,统计分布


2r.1 本文波不管是对地震动为基本文一方程研究中心eoNet[15]、技 术 研revention)[1对于收集震记录的信整三个方向2 罕遇波库对于结构的基础,所以方面利用了心(Pacific E欧洲强震数究 所 (Nati7]等有关研集的强震记信息齐全,,向记录。遇地震时的抗震分析以,收集地震了文献[13]中Earthquake数据库(Euroional Rese研究机构公布记录进行了具有台站信时程分析还是对于地震记录是之所收集到的Engineerinopean Stronearch Instit布的强震记初步的筛选信息、震级析用地震动地震动的特之后的一系列的地震波,ng Resarchng-Motiontude for E记录。选,取用了级以及震中距动选择方特性的研究都列的研究的另一方面收h Center,PEDatabase)[Earth Scie了符合下列条距等等;2方法都需要以大的重要的环节收集了太平EER)[14]、新16]、日本的ence and条件的地震)经过校正大量的节。平洋地新西兰的防灾Disas震波:正且具

统计分布,统计分布,震级


2r.1 本文波不管是对地震动为基本文一方程研究中心eoNet[15]、技 术 研revention)[1对于收集震记录的信整三个方向2 罕遇波库对于结构的基础,所以方面利用了心(Pacific E欧洲强震数究 所 (Nati7]等有关研集的强震记信息齐全,向记录。遇地震时的抗震分析以,收集地震了文献[13]中Earthquake数据库(Euroional Rese研究机构公布记录进行了具有台站信时程分析还是对于地震记录是之所收集到的Engineerinopean Stronearch Instit布的强震记初步的筛选信息、震级析用地震动地震动的特之后的一系列的地震波,ng Resarchng-Motiontude for E记录。选,取用了级以及震中距动选择方特性的研究都列的研究的另一方面收h Center,PEDatabase)[Earth Scie了符合下列条距等等;2方法都需要以大的重要的环节收集了太平EER)[14]、新16]、日本的ence and条件的地震)经过校正大量的节。平洋地新西兰的防灾Disas震波:正且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国才;司占军;;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2 方鄂华,何国松,容柏生,张文华;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6期

3 郑文忠;张昊宇;;协同式套建增层框架时程分析及防倒塌措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杨贺;;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2期

5 李志山;容柏生;;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影响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6 李砚波;李学;章少华;;CS板式结构体系的时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7 朱礼敏;宋涛;马明;;天津慈海桥摩天轮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08年02期

8 武祥宝;刘伟;王伟;;支撑布置形式对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9 严平;叶献国;;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动力时程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0年02期

10 冯海龙;;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慎伟;李阳;张其林;;张弦梁中庭采光顶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志山;容柏生;;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影响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道远;裴星洙;;同时设置金属和粘滞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减震效果初探[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白洪源;崔佳;龙莉萍;曾强;;双层柱面翼形网壳的竖向地震时程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钱胜国;张练;;地震动反应谱时程变化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6 白嘉;赵均;朱丹;赵伯友;徐小燕;;大跨度维修机库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用军;尧国皇;宋宝东;王传甲;;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二号塔楼结构抗震设计[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文元;梁守科;;支撑长细比对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弹塑性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红梅;楼文娟;;高耸结构涡致振动响应时程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段利文;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刘涛;韦宏:撑起“倒金字塔”[N];光明日报;2010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纪辛 特约记者 王继川 通讯员 欧妍君;运用多款分析软件 确保亚运场馆抗震[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徐阳;以柔克刚的隔震建筑 [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冯金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外墙外保温基本要求[N];中国建设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林森泉 通讯员 杨舟;审查师把关 居民住宅更安全[N];厦门日报;2009年

6 兰州交通大学 提供;努力提高客运专线桥梁抗震性能[N];人民铁道;2010年

7 本报记者 任佳;高性能计算技术使工程驶上高速路[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记者 肖琼;我市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N];黄石日报;2010年

9 王海燕;明确路网抗灾能力指标[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立民;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2 石宇;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王蒂;大跨径悬索桥爆破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武成浩;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的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任俊超;大跨空间斜拉结构的抗震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曲卓杰;基于通用软件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程序开发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7 张昊宇;协同式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肖晓春;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金玉龙;集装箱岸桥结构的抗震分析与隔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朱珊;柔性支撑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松;时程分析中罕遇地震动的选择[D];重庆大学;2013年

2 曹正国;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黄明远;短肢剪力墙连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反应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綦佳杰;钢筋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吴素静;Pushover分析及时程分析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周秀月;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的合理结构布置探讨与Push-over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樊青松;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8 鲁小兵;高层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雷静雅;高层建筑屋顶花园TMD减震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何海军;扁平双层网壳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9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39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