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51;TU-0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康;环境的建筑创作构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徐迅雷;;生命的纪念与纪念的生命[J];观察与思考;2011年12期
3 都铭;张云;;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改扩建策略——以墨尔本战争纪念堂为例[J];华中建筑;2008年02期
4 姜梅;;无家可归与还乡——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解读[J];华中建筑;2008年03期
5 姜军;孙清军;;纪念性建筑实体形式创作中的哀悼情感表达研究[J];华中建筑;2011年08期
6 王真真;王南;;基于当代语境的建筑纪念性表达方式探析[J];华中建筑;2012年03期
7 程泰宁;陈溯;刘锦标;;无形·有形·无形:四川建川博物馆战俘馆创作札记[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8 施燕冬;日本长崎和平纪念馆评介[J];建筑学报;2004年11期
9 何镜堂;倪阳;刘宇波;;突出遗址主题 营造纪念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体会[J];建筑学报;2008年03期
10 杨士萱;华盛顿新建纳粹大屠杀受难纪念馆[J];建筑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禹舒;纪念性空间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石景琨;纪念性建筑场景化处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滕美芳;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多元化创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陈舒捷;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0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4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