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活性炭与膜技术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去除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3 00:59
【摘要】:饮用水处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NOM被公认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引起许多不利影响的物质。作为一种低能耗、无需投加化学药剂的固体吸附与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膜过滤法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有着独特的优势。本课题系统研究了一套2.4t/h处理量的活性炭与膜过滤中试装置对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运用超滤分级方法,考察炭滤、超滤和纳滤工艺对各个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各个工艺对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处规律,给出水库水深度处理的工程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经济分析。 本课题考察了不同滤速(7m/h,5m/h,3m/h)对于出水浊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通过对水质的常规指标(pH、DO、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等)进行了长期的检测,,总结出了该试验装置对饮用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活性炭工艺的出水pH值总体上大于进水的pH值。活性炭在吸附初期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57%;后期(运行80小时以上)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只有40%。超滤对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较低。 通过对水质的超滤分级、三维荧光分析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测定,总结出了该试验工艺对饮用水的处理规律:活性炭对相对分子质量在1~3KDa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最佳;超滤出水中的有机物均以小分子的形式存在了;纳滤出水中的有机物几乎已经全部被去除。根据不同季节炭滤出水的三维荧光谱图可知不同季节的出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相差很大。炭滤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低于对卤乙酸前体物的去除率;超滤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对卤乙酸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纳滤工艺有效地保障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和饮用水的安全性。 活性炭过滤工艺在设计、运行方面较简便,适合旧净水厂的改造升级,投资较少,可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活性炭+超滤过滤工艺设计、运行方面较复杂,适合新建水厂及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厂,一次性投资大。
【图文】:

示意图,荧光光谱,有机质,类蛋白质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WEN CHEN[59]根据文献报道,将 3D 荧光光谱图划分为五个区域(区域Ⅰ),每个区域代表某一类的有机物。通常来说,水体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荧谱峰的中心位置如图 2-2 所示和表 2-5 所示。表2-5 3D荧光光谱谱图中区域划分表区 域Ⅰ 区 域Ⅱ 区 域Ⅲ 区 域Ⅳ 区 域Ⅴ名称酪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富里酸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产物腐殖酸类质发波长 Ex(nm)200~255 200~275 200~255 250~335 250~38射波长 Em(nm)280~335 335~380 380~540 280~380 380~54

前处理方法,卤乙酸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5 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 5 天。定:测定水样中的余氯量,并加入 1.0g 抗坏血酸终止反5mg/L 的水样进行消毒副产物的测定,即为三卤甲烷生卤甲烷前处理方法:取 15mL 水样,向其中加入 2mL 正置,分层,上层为有机相,下层为水相;移取上层有机相,用 GC-ECD 方法测定。卤乙酸前处理方法:卤乙酸前处理步骤如图 2-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京;许明;喻学敏;顾晓东;郭方峥;叶阳阳;;UASB与A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实验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9年05期

2 薛念涛;黄霞;夏俊林;;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5期

3 王美秋;信昆仑;;纤维束过滤技术与均质滤料过滤技术的对比中试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3期

4 曾志翔;梁爱民;张俊彦;;三价铬电镀硬铬工艺的中试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8年02期

5 韩春艳;;臭氧化活性炭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2期

6 鲁巍,唐峰,张晓健,何文杰,韩宏大,胡建坤;净水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5年06期

7 王宝贞;尹军;;臭氧和活性炭水处理技术的若干问题研究与探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8 张富根;复用透析器冲洗用水水源的探讨[J];医疗装备;1999年12期

9 ;制药中液固过滤设备简介[J];通用机械;2005年08期

10 马效民;;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技术的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加延;;浅谈活性炭与人类健康[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席劲瑛;胡洪营;;不同填料生物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性能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缪文超;李廷宝;陈文辉;朱金国;吕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4 常玉;陈朋;熊正林;路俊斗;陈红雨;;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铅酸废水的清洁生产处理工艺[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清丽;张克峰;贾瑞宝;;浮滤池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徐俊;于水利;时文歆;班辉;苗宝林;贾凌志;;纳米Al_2O_3亲水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聚驱采油污水的中试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邢林林;曹宏斌;李玉平;;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左梅梅;方振东;王华军;谢朝新;;贮水过程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韦少义;吴江;陈雪蓉;王霞;朱博超;徐贤伦;;甲基铝氧烷合成中试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虎城;;建筑与居住小区饮用水集中分质供水一些问题剖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立蒲 赵文 殷守仁 张泽虎 崔铁军;流水、活性炭和光合细菌去除鱼异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黄观平;国家水专项东莞中试研究基地揭牌[N];东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维政;去除甲醛空调真有金刚钻?[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解悦 毛庆 吕宁丰 刘远;市民生活、我们的城市将有这些新改善[N];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王政;一汽——大众再推宝来1.6L[N];人民日报;2002年

6 窦红梅;空调市场“高科技”概念忽悠人[N];北京日报;2007年

7 河北高速客运股份有限公司 顾建国;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N];中国交通报;2006年

8 陈婧;广本样本:污水变纯净水一笔聪明账[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曦;提前过把现代瘾[N];建筑报;2000年

10 陈颖;膜法海水烟气脱硫中试成功[N];中国海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百川;铁系混凝剂处理引黄水库水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贺进田;双功能葡激酶突变体(RGD-Sak,DGR)的中试研究及其PLGA缓释微球的研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范立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及其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4 胡学斌;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中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康华;滦河微污染水膜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关春雨;臭氧催化氧化与活性炭联用给水处理工艺特性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陈宏山;新型重组双功能葡激酶(RGD-SAK)的中试和临床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席劲瑛;生物过滤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方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王树涛;O_3/BAF联合工艺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忠;活性炭与膜技术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去除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方晓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活性炭微孔滤材连续挤出成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王安东;臭氧预氧化-A~2/O-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利利;H_2O_2/O_3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及有机物去除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王秋实;制革综合废水处理二段厌氧技术中试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董静静;上海临港新城雨水资源化利用中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妍;纳米复合材料空气净化器的开发及性能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管国强;聚酯化纤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中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伟程;印染丝光工艺废碱纳滤膜法回收中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金玉涛;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回用于锅炉给水的反渗透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4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