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失效模式可靠度分析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概率评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彦鹏;陶萱榕;;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2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2期
3 吕大刚;宋鹏彦;陈志恒;;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可靠度的最可能倒塌失效模式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5期
4 吕大刚;崔双双;陈志恒;;基于Pushover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评定[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5 叶列平;曲哲;马千里;林旭川;陆新征;潘鹏;;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J];建筑结构;2008年11期
6 袁贤讯,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及轴压比限值的概率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叶列平;陆新征;;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8 阎红霞;杨庆山;;汶川地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有效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2期
9 于晓辉;吕大刚;;考虑结构不确定性的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10 吕大刚;于晓辉;;基于地震易损性解析函数的概率地震风险理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元,何思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2 杨婷连,王杰光,李文兴,谭景和;各种装修材料对楼板可靠度的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彭建政;何广杰;周灵源;;灰色聚类方法在建筑结构鉴定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李玉;何平;谢喜山;;后浇混凝土与砖砌体粘结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5 刘荣桂;蒋峰;谢桂华;李成绩;蔡建良;;多管式烟囱钢内筒安装可靠性分析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6 余俊;寇新建;刘兴磊;;考虑制造和安装误差的桁架结构可靠性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7 谢桂华;李继祥;王军;;受腐蚀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及维修决策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8 李乐;岑国平;;参数设计值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靠度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9 肖伦斌;;汶川地震框架填充墙的震害现象及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夏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概率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万波;周钟;巩满福;;M0nte Carlo法和几何法的讨论和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军;武清玺;杨明珠;;大型非线性结构的可靠度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王怀忠;秦夏强;沈浩;;大型基坑群风险过程评估和控制[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英民;韩军;刘立平;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伍云天;刘阳冰;;建筑结构强震破坏机制与控制方法的讨论[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6 钟小平;金伟良;;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框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谢益人;林树枝;;结构体系欠佳的建筑物的震害分析及加固建议[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刘清君;王登婷;陆健;;可靠度理论在海堤结构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姚晓飞;翟敏刚;徐岳;张敬珍;;基于计算可靠度的在役混凝土梁式桥构件安全等级划分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玉;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理论及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谢波涛;台风/飓风影响海区固定式平台设计标准及服役期安全度风险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妍;混凝土多孔砖墙体裂缝控制的相关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蔡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易明;地震作用下渡槽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庆新;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及在冷却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5 张爱霞;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6 梁城宇;多层砌体结构非线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林;基于可靠性的TBM刀盘轻量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凯亮;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韩雨连;服役中后期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滕仁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价与预测[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新;填充墙框架房屋抗震设计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2 高小旺,鲍霭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3 马宏旺,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与失效概率之间的近似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4 李英民;吴雪萍;韦峰;白绍良;;按中、欧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态的对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5 吕大刚;于晓辉;宋鹏彦;张鹏;王光远;;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平决策与全寿命优化设计的简化易损性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6 吕大刚;;结构抗震可靠度二种简化解析表达式的一致性证明[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7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基于单地震动记录IDA方法的结构倒塌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8 马宏旺,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概率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周靖;赵卫锋;;建筑抗震设计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取值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0 杨红;高文生;王志军;;空间框架简化为平面模型的抗震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晓波;叶献国;;汶川地震出现的“强梁弱柱”现象探讨[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亚民;抗震结构非弹性位移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周楠;填充墙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彦鹏;陶萱榕;;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2 张广华,张智宇,杨溢,庙延钢;昆明市南窑火毁建筑物的控制爆破拆除[J];工程爆破;2000年04期
3 焦双健,冯启民,付长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的计算机模拟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2期
4 邱玉深;抗震设防地区怎样选用框架结构所用钢筋[J];建筑工人;2003年11期
5 孙秀云;蒋星卫;;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和保证质量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5期
6 沈朝虎;电厂通信楼控制爆破拆除[J];爆破;2004年04期
7 张书新;消除钢筋相撞的措施[J];建筑技术;2005年07期
8 蔡焕琴;;框架结构房屋顶部轻钢加层施工关键技术[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黄钊;;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10 赵莹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计算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鹏;叶列平;翁冠群;;CFRP杆轴心受力失效模式与变形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邓贵德;郑津洋;陈勇军;马利;赵隆茂;孙亮;;小倾角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失效模式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高兆丰;高金环;徐立生;张士芬;;耿氏二极管的几种失效模式及其机理分析[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瑾;张其林;;建筑用夹芯板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永欣;浦聿修;;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简化近似计算[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6 刘闯;刘西拉;;反映结构体系可靠性的加权指标[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7 刘闯;刘西拉;;结构体系可靠性计算精度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8 易伟建;张颖;;基于结构优化的“强柱弱梁”弯矩增大系数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瑾;张其林;;建筑用夹芯板研究新进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宏娉;杨旭东;唐加福;郑文良;;FMEA在冷轧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质量设计造就万全高品质邃之六邋[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莫治波邋苏金然;EV/HEV: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最大潜在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姚耀富;RBI技术为化工设备提供经济检修[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陈黎明;省特检院服务企业减少损失20亿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聪;天马轴承:管理助推品牌建设[N];机电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霍立峰;“富民”大路贯东西[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李春华;用“零宽容”实现“零缺陷”[N];中国质量报;2005年
8 化南 桂详 建梁;我国重型车桥首获国际汽车工业质量认证[N];科技日报;2006年
9 杜吟;量化“偏差”留“余量”[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凌学敏;新型墙材且用且说[N];中国化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显德;油气管道失效模式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2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3 张小庆;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素裹;强震作用下现浇RC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态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金龙;地震作用下多塔斜拉桥失效模式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杨令强;高拱坝开裂分析及安全评价[D];天津大学;2003年
7 杨仕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张亮泉;CFRP网架结构静力与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马宏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阳;桁架结构系统可靠度计算[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徐慧;铜及金丝与铝合金焊盘键合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和可靠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陈建;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脉冲充电机理及其实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涂荣辉;微分等价递归算法研究及在体系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一鸣;气缸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白久林;结构失效模式分析及优化初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莫力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爆破应用软件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宏丽;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赵维涛;结构系统多失效模式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10 王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方法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4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6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