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轻集料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8 07:13
【摘要】:利用抗压强度试验、等应变静力加载试验、导热系数试验、干缩试验、抗渗性试验实验、扫描电镜等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数据拟合等手段,研究了发泡聚苯乙烯(EPS)轻集料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根据基质是否能密实填充EPS颗粒间隙,分别建立了中高密度EPS轻集料混凝土该强度公式有如下优点:考虑了基质强度和孔隙率这两个影响EPS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公式内涵清晰,可用于EPS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强度预测;EPS粒径与类型、基质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相对密度关系的影响可通过公式中的参数β1进行调整。 随着EPS含量增加,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反弯点逐渐变得不明显、下降段趋于平缓、残余应力相对值提高。反映EPS含量提高,混凝土受压达到极限应力后,能量释放与裂缝扩展并形成较大贯通裂纹的速率下降,韧性改善。当混凝土体积密度低于900kg/m3后,混凝土开始出现脆性孔坍塌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反弯点消失。 通过试验研究和对所建立的EPS轻集料混凝土数值模型分析显示,除有效承压面积减少外,中高密度EPS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EPS掺量增加而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孔壁变薄两端约束作用下降、横杆与竖杆破坏同时存在等因素使体系承载能力大幅下降。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掺法配制无石型EPS轻集料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随着EPS掺量增加而减少,相应减少了基质干缩量,抵消部分因EPS含量增加而增加的干缩。EPS与基质界面存在缺陷、EPS颗粒不均匀分布形成局部缺陷区和基质不密实等因素使EPS轻集料混凝土抗水渗透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随EPS掺量增加而下降。 通过对EPS轻集料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总结出EPS轻集料混凝土导热系数—相对密度、抗压强度—相对密度关系,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关系的EPS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配合比设计方法可用于设计同时满足导热系数、密度等级和强度等级要求的EPS轻集料混凝土。
【图文】:
图 1-1 EPS 颗粒内部结构Fig.1-1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EPS集料混凝土又称 Styropor 混凝土[26],是以 EPS 颗粒部分或全部料配制而成。根据取代量不同,可配制不同密度和强度的混凝将 EPS 轻集料混凝土分为低密度(≤800 kg/m3)、中密度(9001 600-1 800 kg/m3)三个级别[27]。陶粒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混凝土相有以下特点[3, 4, 21,28]:PS 颗粒表观密度仅为 7-14 kg/m3,而人造陶粒表观密度在 300粒可配制出密度更低的轻质混凝土,所配混凝土体积密度可低凝土的保温隔热效率与其表观密度正相关。采用 EPS 可配制热性能更的轻质混凝土。密度为 300 级的 EPS 混凝土导热
轻集料外观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528.2
本文编号:2566958
【图文】:
图 1-1 EPS 颗粒内部结构Fig.1-1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EPS集料混凝土又称 Styropor 混凝土[26],是以 EPS 颗粒部分或全部料配制而成。根据取代量不同,可配制不同密度和强度的混凝将 EPS 轻集料混凝土分为低密度(≤800 kg/m3)、中密度(9001 600-1 800 kg/m3)三个级别[27]。陶粒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混凝土相有以下特点[3, 4, 21,28]:PS 颗粒表观密度仅为 7-14 kg/m3,而人造陶粒表观密度在 300粒可配制出密度更低的轻质混凝土,所配混凝土体积密度可低凝土的保温隔热效率与其表观密度正相关。采用 EPS 可配制热性能更的轻质混凝土。密度为 300 级的 EPS 混凝土导热
轻集料外观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5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国博;许金余;白二雷;张军;;早强EPS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胡泽斌;许金余;曹珊;彭高丰;;聚苯乙烯混凝土的冲击压缩性能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3 胡俊;巫绪涛;;聚苯乙烯混凝土动态劈裂实验[J];爆炸与冲击;2011年04期
4 管洪涛;刘顺华;段玉平;赵彦波;;EPS水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与抗压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6 吴科如,姚武;混凝土单轴应力状态的损伤力学分析及应变软化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7 焦楚杰,孙伟,秦鸿根,张亚梅,蒋金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方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洪镇;;彩色混凝土/EPS复合外墙自保温装饰砌块的研制与应用[J];建筑节能;2010年09期
9 彭家惠,陈明凤,张建新;EPS表面改性及其保温砂浆的耐候性与抗裂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潘武略;邓德华;原通鹏;曾志;;EPS颗粒混凝土组成对其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可可;EPS轻质混凝土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6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6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