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残积土边坡信息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构建

发布时间:2020-02-15 11:49
【摘要】:边坡灾害作为一种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在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通常由非饱和残积土组成,对于滑坡的风险评估常以安全系数稳定分析法或区域滑坡评价法其中一种作为评估方法。受降雨的影响,土体的吸力和初始含水量发生变化,影响非饱和残积土的剪切特性,进而影响单体边坡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随着滑坡风险评估理论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安全系数在边坡实时风险评估中无法全面的反映边坡的实际情况,单一的边坡稳定分析法或滑坡评价法无法全面的对滑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因此本文进行非饱和残积土直剪试验,研究增湿过程后初始含水量变化对土体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Qgis软件对滑坡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架构边坡信息管理与滑坡风险评估系统。本文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阐述,介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其次,对非饱和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强度特性的研究现状。然后,进行非饱和残积土直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非饱和残积土剪切试验,利用增湿过程模拟降雨时土体含水量的增加,研究增湿过程对土体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将土体基质吸力降为OkPa的增湿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增湿过程对土体的影响是使土体粘聚力大幅度降低,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极小。2.增湿过程后初始含水量变化下的非饱和残积土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含水量变化对土体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净法向应力相同时,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有效粘聚力的变化远大于有效内摩擦角。通过试验得到的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数值分析,分别采用安全系数和可靠度作为边坡的安全度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可靠度更适合作为滑坡风险评估的指标。再次利用Qgis软件对福建省滑坡灾害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滑坡点分布与坡度、坡向、高程、岩组类型、地质构造、降水量、土地利用情况和边坡点与水系间的距离等8个滑坡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选用该8个滑坡影响因素作为分析因素。利用信息量法对福银高速福建段进行了滑坡风险评价。最后结合Qgis软件和Geo-Studio软件实现系统的单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法,结合Qgis软件和Google Earth技术实现系统的区域滑坡风险评价法,从而实现边坡信息管理与滑坡风险评估系统的滑坡风险评估功能。将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评估所需的图像资料、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存储,架构完整的边坡信息管理数据库,形成最终的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边坡信息管理与滑坡风险评估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4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5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沈宏亮;非饱和红壤土降雨入渗与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9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79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