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材料表达
【图文】:
图 2- 1 徽州宏村资料来源:笔者自摄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它以其所保留的传统工艺,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成就,为中建筑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2000 年,徽派建筑的代表村落——有近千年历史的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己成为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弘扬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变得尤为重要(图 2-1)。徽派建筑特色鲜明,不论是总体布局构思,还是单体平面空间及造型处理、雕刻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建筑特色的缩影细部的雕刻艺术为其细部装饰增添了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特色鲜明的徽派建背后反映的是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徽州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三大举世瞩目的地文化之一。
图 2- 2 徽州民居主要分布图资料来源:www.blog.163.com徽州,简称“徽”,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今天徽州被划分,部属于安徽省,部分属于江西省。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宋代以前称为歙州,改为徽州。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版图为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和祁门。此徽州文化形成发展,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徽文化也成为了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87 年,国务院把徽州地区批改为黄山市,下属主要为歙县、黟县、休宁县。徽州民居要分布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主要包括黟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绩溪县,且对周边地区如青阳县、东至县、石台县,江西的景德镇、浮梁县,以及浙江的开化、德县、临安县等地区有所影响(图 2-2)。现今在安徽境内的歙县、黟县、屯溪等地是今徽派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部分村落保存完好,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别是于 2000 年,徽派建筑的代表村落——有近千年历史的黔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己成为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鹏程;;浅谈传统建筑材料在徽派建筑中的表现力[J];四川水泥;2016年10期
2 ;徽派 灰调[J];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07期
3 李微;郭衡;;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10期
4 万治华;论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崔宏;张虎;;论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6 ;遗产保护[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5期
7 杨孝唯;;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今建构创作中的应用探索[J];智能城市;2018年03期
8 牛盛楠;杨现国;;由坂茂的纸建筑看非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7年09期
9 孟江霞;;浅谈传统材料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2期
10 鲁洁明;;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表皮化的再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古代传统建筑材料的传承状况与发展方向[A];第三届营造技术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特刊[C];2013年
2 单德启;李小妹;;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熊吉如;;GRC制品负压瞬间成型生产工艺[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4 单德启;李小妹;;《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为“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而作[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5 张小霖;;茶墨俱香[A];《上海茶业》2014年第1期(总第124期)[C];2014年
6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兼谈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弘扬[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本刊记者;;风水之美——徽州文化之徽派建筑[A];民族建筑(2013年第8期 总第139期)[C];2013年
8 赖友炜;;传统材料现代性发展——土坯材料的生态性[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安生;;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之比较[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夏正文;;徽派古建筑火灾防控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海建;“严禁外迁”能保护古建筑吗[N];中国质量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吴江海;徽派古建筑为何备受瞩目[N];安徽日报;2013年
3 贺和成;走“徽派特色文化”设计之路[N];黄山日报;2012年
4 吴正辉;弘扬徽派建筑文化 发展徽派砖雕艺术[N];安徽经济报;2009年
5 记者 吴量亮;徽派古建筑将有“身份证”[N];安徽日报;2013年
6 ;塑造城市特色 增强城市竞争力[N];黄山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朱晨;徽派大院叫好又叫座[N];解放日报;2010年
8 吴佳s
本文编号:2582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8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