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评价及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9 10:24
【摘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是以丹霞地貌为特色,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名山为内涵,可开展风景游览、科研科普、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研究以生态学、园林学、美学、环境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SBE评价法、系统分析法、野外调查、实际项目操作等手段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景观美学评价、感知差异及景观评价模型;景观优化设计及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结合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征和资源特点,建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构成要素分类体系,将区内景观从宏观到微观分为:骨架——景观脉络要素,构成——景观空间要素,基底——景观特征要素三个层面。脉络要素层包括山、水、文三脉;空间要素层包括游赏路线、功能片区、景观节点三要素;特征要素层包括自然、人工、文化景观三要素。2、通过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研究得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景观美景度值为-14.42。三条路线景观评价反应值为筏行路线景观步行路线景观车行路线景观。三大类型景观的反应总体为文化景观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但在三条路线上的反应又不尽相同,步行路线和车行路线反应值为文化景观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筏行路线反应值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文化景观。九个特征景观要素反应值总体为纪念建筑摩崖石刻水体景观遗迹遗址地形地貌道路景观建筑小品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具体到三条路线上则,步行路线反应值为水体景观纪念建筑地形地貌遗迹遗址建筑小品道路景观摩崖石刻服务设施植物景观,筏行路线反应值为建筑小品地形地貌水体景观道路景观摩崖石刻植物景观服务设施纪念建筑,车行路线反应值为遗迹遗址道路景观服务设施地形地貌水体景观建筑小品植物景观,三个路线的景观要素反应值排名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植物景观要素、服务设施景观要素反应值偏低。3、景观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路线景观感知差异显著,筏行路线景观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质量的正影响作用优于其他两条路线景观,而步行路线和车行路线的景观贡献力相差无几,但总体表现为对景区总体质量负影响力高于正影响力。三大类型景观间,步行路线和车行路线景观感知差异显著,自然景观对两条路线景观反应的负影响力都较大;筏行路线不存在显著感知差异,三大类型景观对该区域的景观质量都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文化景观的正影响效果较弱。各景观要素间步行路线和车行路线感知差异极显著,筏行路线不存在显著差异。4、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美景度与景观要素间的模型,得到步行路线、筏行路线、车行路线及风景区总体景观评价模型。步行路线模型为Y步=-77.886+105.968X6-34.328X9+27.496X10+71.959X15-41.589X18;步行游赏路线上植物景观的优美度、生长情况,步行道形态的优美度,文化景观的独特性,服务设施协调性是影响步行路线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筏行路线模型为Y筏=-32.407+1.476X6+14.247X8+40.006X11-31.793X12-21.505X14-44.537X15-69.146X18;九曲溪两岸植物景观的生长情况、植物层次的丰富度,溪岸设施的完善及协调性,建筑小品的协调性,文化景观的独特性,服务设施的协调性是影响九曲溪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车行路线模型为Y车=4.502+2.653X3+49.625X6-48.993X8+127.492X9+ 36.411X16+11.418X18;路侧水体面积的大小,植物景观生长情况、层次的丰富度及优美性,文化景观的认知度,服务设施的协调性是影响车行道路景观的重要因子。总体评价模型为Y总=-8.133-47.699X1+61.759X2-22.569X7+32.047X9+29.043X11+12.243X13-35.770X18;地势形态,地形地貌的奇特性,植物景观的优美度及色彩的丰富度,建筑小品造型的优美度,服务设施的协调性是影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5、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出发,并结合场地特征,分骨架景观层、构成景观层、基底景观层三个层面分析现状景观问题,提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三个层面保护、调控、完善的景观优化设计策略。以保护作为骨架层景观优化的关键词,重点提出山水脉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及文脉景观的传承和展示的优化策略和措施;以调控作为构成层景观优化的关键词,在保持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优化景观空间的完整性,完善景观空间的整体效果,丰富景观游赏内涵,提出各景观功能区的优化对策,并重点提出九曲溪码头入口景观优化设计方案;以完善作为基底层景观优化的关键词,重点关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针对植物景观、道路形态、驳岸提出优化方法,并选择5个节点拍摄场地实际景观照片,分析特征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6、从游客容量、区内居民调控、服务配套设施、管理体制、大武夷区域游赏系统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优化的其他关键措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为864万人次/年,保持景区环境适载状态,设计近期(2010~2015年)年游客容量为200万人次;远期(2016~2030年)年游客容量为400万人次;分时间和空间措施对风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调控,特别是天游和九曲溪景点。景区设置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居民控制区和居民聚居区,按搬迁型居民点、缩小型居民点、控制性居民点及聚居型居民点对现状居民点进行调整,积极引导生态和绿色产业。建立“城—村—点—部”四个层次的服务设施体系,区内不新增床位,利用周边村庄设置农家乐宾馆。从管理系统、管理人员素质、经营模式、配套资金及联动机制等方面完善和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绿三角”旅游为中心,辐射“区—线—山”游线、山海大观游线、丹霞地貌游线、客家文化游线、红色之旅游线等的“一心五线”的大武夷区域游赏系统。
【图文】:

分布图,分布图,景观构成要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2000逦2001逦2002逦2003逦2004逦2005逦2006逦2007逦2008逦2009逡逑年份逡逑图2-1邋2000-2009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全年游客人数对比*逡逑Fig.2-1邋Number邋of邋annual邋U)urists邋of邋Wuyishan邋scenery邋district邋in邋2000-2009逡逑*数据来源:武夷山景区管委会逡逑2.2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构成要素分析逡逑"要素"一词从词义上可W理解为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现象(如建筑)或逡逑一个确定的实体及其目标的表示(如某一栋建筑)PW。它涵盖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逡逑是指构成某种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兰大要素;其二,是逡逑指构成某一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单位,具有层次性,在系统中相互独立又按比例联系成逡逑一定的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系统的性质。对于景观构成要素的理解,则可从两逡逑个方面入手,其一,要素的涵义,如上所述;其二,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美国风逡逑景园林师学会定义景观设计是一项对±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通过合理地安逡逑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逡逑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的、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PW。基于上述两点

游客人数,片区


区和城村片区6片区。6个景观功能片区中,游客主要集中在云窝-天游-桃源洞功能区逡逑的云窝-天游片区、九曲溪片区、溪南虎啸岩-一线天片区、山北大红袍-水帘洞片区这逡逑四个景点区。根据景区管理部口邋2006-2010年的数据统计(图3-1),云窝-天游片区、逡逑九曲溪片区是最热口的景区,年游客数占全年景区游客数的90%强;溪南虎啸岩-一线逡逑天片区次之,游客人数八成多近九成;而游客数相对较少的山北大红袍-水帘洞片区也逡逑有六成左右的游客。这些区域内部的景观美感度和景观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景区的形象逡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W本研究的研究区域设定为车行(观光车路线)、步行(云逡逑窝-天游、大红袍-水帘洞、虎啸岩-一线天路线)、m校ň徘谴迤笨谥廖湟墓洛义蟤废呒爸鼙呋肪常┩醮缶肮塾紊吐废咚婕胺段诘木肮郏芯慷韵笪芯壳诘腻义辖疤卣骶肮郏矗玻玻乘龅淖匀弧⑷斯ぁ⑽幕却罄嗑肮奂捌渥槌梢氐木肮勖谰板义隙燃案兄钜欤蜃匀痪肮壑械奶煜嗑肮奂拔幕肮壑械拿穹缑袼住⒚窦浼家盏纫劐义系恼瓜志哂懈叨鹊牟蝗范ㄐ裕⊙眩魈蕹怼e义希玻峰义

本文编号:2583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83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