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惠州市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9:37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各城市加快了其创新建设的步伐,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引发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并纷纷针对其发展提出了城市创新建设的相关措施,然而目前对于城市创新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层面和大城市层面,许多中小城市的创新建设也以效仿大城市为主,基于此,论文以惠州市为例,对其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并基于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提出惠州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础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及研究结论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一二章,基础与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界定了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及研究动态。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三、四、五章,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惠州市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二级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对其进行了定量测算,最后基于三、四章的分析结果,从惠州市现状创新建设情况出发,提出惠州市未来创新建设发展的相关建议。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六章,研究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研究发现,惠州市创新主体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分布和高要素集聚发展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形成了以惠环街道为主、惠南高新科技园为辅的核心集聚区,且城市创新主体与城市产业园区、城市交通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及城市生态环境优良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重叠关系。从一级指标体系对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度来看,地区创新基础、基础设施及政府政策对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而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环境对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从二级指标体系对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度来看,已有创新企业数量、到最近交通枢纽站点的距离对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影响最显著,创新主体是否位于产业园区内、地区的人均专利授权量、地区道路交通网络密度及RD人员数的影响较显著,其余因子的影响程度一般或不显著。研究建议,未来惠州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可重点从夯实创新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引导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园区创新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内外交通可达性、完善生产性服务设施生活性服务设施,以此集聚更多创新主体,并有效引导其发展。
【图文】:

家庭办公,空间,资料来源,创新主体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定性和弹性,如家庭办公 创客空间等的出现ξ图 1-2ο 此外,由于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高风险 高压力及创新主体对于创新资源的高需求等特性,也使得创新主体更需一个便捷 高效 舒适的创新环境1 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主体的空间发展特征及发展需求值得重新认真审视与探讨

研究范围,资料来源,作者,小金


州市规划区行政区划街道汝湖镇 三栋镇桥东 桥西 江南 江北 龙丰 水口 河南岸 小金口镇 良井镇 平潭淡水 秋长 三和沥林镇 惠环 陈江图 1- 4 研究范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国锋;李连刚;王建康;;中国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决策;2015年12期

2 王承云;朱奕希;杜德斌;;日本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举措、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3 汤海孺;;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空间研究——以杭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5年S1期

4 杨攀;王兴平;;都市圈内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空间运行模式研究—对南京都市圈的实证[J];规划师;2015年11期

5 高月姣;吴和成;;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5年10期

6 尹宏玲;吴志强;;极化&扁平:美国湾区与长三角创新活动空间格局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05期

7 丛海彬;蒋天颖;邹德玲;;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5年04期

8 王兴平;朱凯;;都市圈创新空间:类型、格局与演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7期

9 任颖盈;许继琴;雷亮;;区域创新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县域空间尺度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年04期

10 齐亚伟;;区域创新环境对三大创新主体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军;王兴平;徐嘉勃;;城市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划引导探究——以苏州市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5年

2 张丽屏;张翔;;创新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佛山企业大数据的空间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 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阎立;;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核心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N];新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袁晓辉;创新驱动的科技城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唐晓宏;上海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与新城融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吴素春;科技创新型城市内部科研合作绩效及合作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曾鹏;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煜;上海大都市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夏帅伟;上海市创新城区空间组织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3 高丽娟;长沙市创新空间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任会明;上海创新功能空间的等级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5 杨攀;创新政策对创新主体空间联系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6年

6 史明纯;上海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与模式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国子健;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对研发机构空间分布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张茜;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贺志华;都市圈创新型人才就业空间偏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杜向风;创新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58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8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