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审美特征下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9:30
【摘要】:审美特征是景观空间形态体现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它可表达景观空间形态是否具有独特性,也可以作为传递景观空间形态的历史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及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以审美特征为切入点来对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进行探析,可以更直观的体现出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的表象特征。使得人们对滨水景观空间形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可以更好的让人们理解它的美。当前审美特征与城市滨水景观形态设计研究相互融合的较少,如何使得景观设计突出美感也渐渐受到了行业内的关注,因此本篇论文围绕在审美特征下的景观设计展开研究,此种思路在在美学及景观设计学上都有一定突破。本文从审美特征的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及景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在生态保护深入人心的同时,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对艺术的品味在不断提升,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除了对规划的宏观调控外,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城市居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这一载体。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的绿肺,也是现阶段城市中最直接的小型生态系统,城市滨水公园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城市滨水公园主要的构成元素有植物配置、水系、公共空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排列组合成为滨水空间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凸显整个城市滨水景观的内在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社会效益。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立题。结合国内外现状研究、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通过对滨水景观空间的分析,确立以“审美特征”下为视角展开对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的研究;二是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体系构建。结合“审美特征”以及“滨水空间景观形态”这两条主线。从“植物景观搭配、建筑形态、公共空间”三大方面,探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自然形态;三是案例分析。以宿迁民便河滨水景观空间的“有机更新与发展”为例,结合滨水区现状总结出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构建模式;四是总结提炼。对上述的各大滨水空间形态研究进行综合提炼,围绕“审美特性”下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分析,再与人文理念相结合,总结宿迁的城市滨水区构建模式,得出其价值取向。经过以上四个层次的研究分析,本篇论文不仅是对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研究,还得出其基于美学意义上的构建模式,为全面开发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特色景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图文】:

驳岸,长线,来源,图片


图 4.1 驳岸长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 4.2 驳岸水系(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滨水界面处理的方式中还存在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周边设施的面积体之间的距离需要得到一定的控制[38]。周边设施应该在满足对水源无污染、害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运营,以免对水质产生破坏。另外,滨水界面上在亲水置的扶手、踏板等设施也应控制其数量,在亲水性较弱的区域可通过设置一积的草坪来形成过渡区,使水体与地面产生一定的距离,避免人们靠近,消定的安全隐患。

驳岸,水系,图片,来源


图 4.1 驳岸长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 4.2 驳岸水系(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滨水界面处理的方式中还存在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周边设施的面积体之间的距离需要得到一定的控制[38]。周边设施应该在满足对水源无污染、害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运营,以免对水质产生破坏。另外,滨水界面上在亲水置的扶手、踏板等设施也应控制其数量,在亲水性较弱的区域可通过设置一积的草坪来形成过渡区,,使水体与地面产生一定的距离,避免人们靠近,消定的安全隐患。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常军;;论环境教育的情感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2 林辉;陈晓刚;;建筑外观形态的精神文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李庆华;;微气候视角下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兰鹏;;景观设计中植物形态美学探析[J];戏剧之家;2014年15期

5 邵卉芳;;“生活世界”再认识[J];民俗研究;2012年06期

6 马朝煌;;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3期

7 黄子岚;张卫东;;神经美学:探索审美与大脑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8 王如松;欧阳志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3期

9 张春艳;张敏;郑丽;王培鉴;;基于建设生态河流的城市次级河流保护规划——以重庆主城区梁滩河、虎溪河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年09期

10 梁耀元;陈小奎;李洪远;郝翠;蔡;;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J];水资源保护;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琰;郭象《庄子注》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敏;中国古典美学“妙”范畴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冰雪;现代性语境下审丑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柱;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评价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D];南昌大学;2011年

4 孙一帆;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单舒婧;类字型视觉刺激的审美偏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陈林;城市水系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空间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马会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5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05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