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营造及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09:5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性格的完善,而且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融入团队合作。物质空间环境是交往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营造研究为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交往空间进行探究。本文有四个需要把握的重点:信息时代是论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大环境,高校界定了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主体,交往空间是核心的论点,最终归结到空间这个基本问题。本文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高校交往空间的发展历程,对交往空间进行宏观的认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存在信息化支撑不够、交往空间层次化缺失、建筑决定论思想严重等问题。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从高校学生交往行为、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以及建筑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了高校学生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特点等,并对相关心理学的要点进行重点分析,如小群体行为、人际距离、个人空间、地域空间、私密性等,建筑学范畴的理论研究以经典的《交往与空间》和《外部环境设计》为主,同时关注信息时代的空间研究新理论。重点研究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由此带来的空间的界限消解、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变化趋势,综合归纳出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的特征——时段性和模糊性、渗透性和叠加性、个性化和微型化、智能化和交互化。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兼顾交往空间现状和调研案例,提出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营造及更新的若干原则。在具体空间的营造上,按照位置、围合要素和与建筑的关系,将交往空间分为“两个大类、四小类”,即外部交往空间和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外部交往空间包括公共开敞空间和建筑附属外部空间,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包括一般性交往空间和特定交往空间。对每一个子空间的营造研究,根据营造与更新的原则,按照相似的论述结构,从其空间特性与交往属性和营造与更新要点两个方面进行。最后对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进行总结,并对高校交往空间的发展进行展望。
【图文】:

高等教育质量,办出特色,来源,规划纲要


图 1.1 2006~2016 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统计表图 1.2 高校学生运动场景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规模庞大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从学生的数量增加逐步转移道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其中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高校学生,运动场


图 1.1 2006~2016 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统计表图 1.2 高校学生运动场景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规模庞大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从学生的数量增加逐步转移道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其中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丽菊;赵红艳;;理性与自由: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再解读[J];教育科学;2013年06期

2 周高琴;;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喻海伟;;建筑中庭和边庭空间环境的因素构成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4 王强;;与空间氛围表达相一致的室内光环境[J];照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黄清明;;隐匿的维度——个人空间对环境设计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6 章光日;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空间图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7 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年05期

8 于振阳;高校学生大食堂设计理念研究[J];新建筑;2004年04期

9 贾尚宏;中国庭院的时空意识与构成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田燕,姚时章;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铭宇;褶子思想,游牧空间—数字建筑生成观念及空间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2 吕彬;可变与交互:“互联网+”时代的建筑空间初探[D];东南大学;2017年

3 郭宇龙;建筑路径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4 张念丽;大学生活动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5 黄丰明;建筑共享空间形态设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马明;普通高等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齐靖;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孙磊磊;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2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2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