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活力营造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4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增量发展开始转向存量发展,历史街区作为城市老旧地区,对衰落的历史街区复兴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焦点。通过物质空间、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展策略,在保护历史街区原有城市肌理风貌的同时营造历史街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协同。首先,文章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明晰了历史街区保护发展的脉络。再切入本文研究的重点,历史街区的活力研究。从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相关理论到国内历史街区活力的相关研究的梳理,归纳分析出了活力营造的一些方式。其次,通过对城市活力的解读,剖析活力的这一抽象词的意义,赋予其完整的释义。再加入历史街区的限定,将历史街区的活力作出了充分的解释。指出历史街区活力衰败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分析出历史街区活力的特性,并从物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这四个层面对活力的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接着,通过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以及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这四个案例研究分析,探讨历史街区活力的营造手法。这四个历史街区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因物质性、结构性、形象性等原因衰败,当地的政府通过不同的营造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更新,使它们重获活力。通过实地的调研与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出了成功的活力营造方式,并在活力营造的手法上得到了启发。最后,文章以芜湖古城历史街区为例,在充分研究芜湖古城改造的现状,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历史街区活力发展的问题,运用前文所梳理归纳的活力营造的相关策略,从物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四个层面的活力营造方面提出策略。
【图文】:

活力营造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研究框架图

平江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历史街区活力营造基本理论整体,形成沿街立面时,便能寻出随机性中的潜藏规律。不同的建筑工匠、不同的建造年代,相同的时代背景,建筑风格也就形成了它自己的基调。如:大门的形制,开窗的样式,屋顶的形式,细部构件等,主题明显,韵律感强烈。(3)空间尺度历史街区内的空间尺度是对街区风貌的影响很大,历史街区的空间尺度正是由街巷空间所展现,街区内街巷的高矮宽窄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随着街区内空间的变化,街区便具有记忆性和可识别性。街巷空间尺度与所在地的气候以及风俗相关联,,在干燥寒冷的地域,为吸收更多的阳光、热量,街道会布置的宽敞;炎热多雨的地域,就需要建筑物投射的阴影以得到遮荫纳凉的作用,通常街巷会较窄。3、公共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萍;;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05期

2 朱靖;;芜湖古城现状反思及古城保护建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马少军;刘丰;郑慧娜;齐星;蔡晓南;王晓萍;崔秋荣;翁巧莉;王金献;周苏波;徐新阳;沈萱旖;;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J];建筑学报;2013年01期

4 汪海;蒋涤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5 李浈;杨达;;芜湖古城的文化空间特征及再生策略——兼论古城保护规划中的历史评价与现实定位[J];规划师;2012年02期

6 潘一婷;李浈;;发现、整合和表达——芜湖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2010年04期

7 林强;梅媚;;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途径——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9期

8 徐煜辉;卓伟德;;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之营建——以重庆市解放碑中心区及上海市新天地广场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06年04期

9 赵勇;建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4年07期

10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瑞明;;基于发展机遇的南京市夫子庙传统商业中心发展浅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笑笑;芜湖近代建筑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琪玮;城市传统街区更新改造项目中场所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明霞;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规划建成后评析[D];清华大学;2012年

3 李静晓;基于传统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宋璇;北京南锣鼓巷地区改造与更新案例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5 彭茜;芜湖古城保护与改造中的非物质文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2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32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