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以顺势城市设计实现都市慢行网络:黄声远的宜兰设计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21:28
【摘要】:在我国城市空间格局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性化的城市伦理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都市慢行空间也逐渐获得大众的关注。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探索并提出了多个关于发展城市慢行空间的理论,但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态势来看,这些西方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的建设和更新。与此同时,我国的东南台湾宜兰给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都市实践经验。城市和乡村和谐共处,宜兰旧城经过更新为步行和骑行的市民提供了宜人的通行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得到激发。宜兰成为“悠游型都市”,归纳其特征体现在其公共空间模糊性、包容性和地域归属性。影响宜兰实现慢行网络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宜兰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积淀;其次是近现代历任执政者坚持“文化立县”的城市发展政策;最后是黄声远和其所带领的田中央工作群(以下简称田中央)二十多年来在宜兰进行的城市实践。不同于其他建筑师“地域回应”的设计,黄声远和田中央在台湾宜兰进行了“浸泡式”的设计,工作内容不仅限于建筑,也涵盖了道路、桥梁、广场、车站、公园等一系列都市空间形塑。多年来,他们在顺应兰阳平原场所特点的基础上,更新宜兰旧城,激发都市活力,逐步建构了人性化的网络状都市慢行空间。在黄声远的实践中,社会理想构筑了其城市设计理念体系,保留城市原本的性格特点,在原有的城市发展态势上,形塑了符合当代城市的人性化空间,最大化地将公共空间返还给公众,从而实现都市慢行网络。分析黄声远建构都市慢行空间网络的独特方法,其策略分为三个阶段:打开空间,连接空间,再塑空间。在各个阶段中都分别以不同的手法执行:在打开空间的阶段,黄声远通过开放新建空间、消解场所分隔、剥离冗余结构等操作来达成目的;在连接空间阶段,他使用了边界延伸、行进空间引导、空间拼贴等方法;空间再塑阶段则赋予驻留空间以具身设计、时间与空间的回应、保留都市空间留白以待未来发展等特点。最后结合宜兰独特的城市特征,阐述黄声远的顺势城市设计策略的实践背景,为当代我国人性化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提供启发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声远:海阔天空[J];城市环境设计;2015年Z2期

2 吴中平;;作为一种“行动”的地域性——黄声远的宜兰耕耘[J];南方建筑;2014年05期

3 周榕;;建筑是一种陪伴——黄声远的在地与自在[J];世界建筑;2014年03期

4 王增荣;王俊雄;;浪漫的真实:战后宜兰的建筑发展[J];建筑师;2013年04期

5 黄声远;;设计,说穿了只是现实世界小小心愿的真实反应[J];建筑师;2013年04期

6 胡恒;;札记:三顾宜兰[J];建筑学报;2013年04期

7 黄声远;;十四年来,罗东文化工场教给我们的事[J];建筑学报;2013年04期

8 许勇铁;李桂文;;从宜兰厝看台湾地域空间建构的整合共生[J];工业建筑;2013年01期

9 迈克尔·索斯沃斯;许俊萍;;设计步行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10 杨国荣;;说“势”[J];文史哲;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佟亚男;;黄声远:走近田园[N];中华建筑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南;论台湾现当代建筑实践中文化主体性与建筑自主性的碰撞[D];清华大学;2015年

2 闵嘉剑;生命性建筑:黄声远宜兰实践的启示[D];清华大学;2015年

3 胡梦婷;黄声远的建筑作品及理念解读[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3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43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