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滚河驳岸景观设计中集体记忆延续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6:59
【摘要】: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水系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海陆交汇处和大江大河所在地孕育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大城市。发达的水系所带来的交通便利,不但让城市运行更加顺利,还让文化交流更加的繁荣。因此,对城市而言,水系不但是灵气和风格的化身,还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景观美学的载体。水系之于城市,如同血液之于人体,但是现实的城市景观建设中,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城市水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城市驳岸景观建设做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同历史上古建筑和城墙的拆除,古树的砍伐等给我们所遗留下的遗憾一样,因为对驳岸景观价值和功能的认知不足,造成严重的随意改造现象,而今随着滨水建设的推进,或多或少的让人感到遗憾。滚河的驳岸景观含有丰富的居民集体记忆,由于人们集体记忆的缺失和遗忘导致在驳岸景观建设中出现的设计混乱,文化趋同,驳岸景观表情单一等问题。集体记忆不仅是对过去记忆的唤醒,更是对当代记忆的保留和对未来集体记忆的营造。在更新改造驳岸景观时,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集体记忆的存在,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现代驳岸景观,营造未来记忆场所。高品质的驳岸景观不但能满足居民基本的功能要求,还要充分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所以,本文在驳岸景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式,归纳出有参考意义的设计方法,唤醒大众对驳岸景观的集体记忆,并加以保留延续。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笔者对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经典案例进行了总结归纳,界定了驳岸景观和集体记忆相关的概念,并深入分析驳岸景观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其中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基于此,本文对滚河驳岸景观的集体记忆载体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集体记忆的滚河驳岸景观设计目标和原则,并总结出驳岸景观的设计方法,将其运用在滚河沙河河段驳岸景观设计的实例当中。
【图文】:

上海黄浦江


也有“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的文献记录。明朝刘天和在治河时总结了堤岸植柳经验,归纳为“植柳六法”即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方法。它们根系发达,可以起到稳固堤岸的作用,从而增加抗洪和保护堤岸的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内许多大小河流及湖泊的驳岸主要以硬质驳岸为主,因为硬质驳岸所需要的施工材料便利,经济性较高,符合生产及运输的基本要求,当时的人们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这种驳岸类型虽然安全系数高,但是破坏了水体的生态性,,妨碍了人的亲水需求。从上个世界 90 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滨水区项目的开发越来越频繁,在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城市发展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整齐、单一的滨水硬质铺装,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被逐渐的普及开来。 在我国滨江景观改造中,上海黄浦江外滩(图 1.1)的设计方案很具代表性。其主要特点是绿化难度相对较大,交通问题难以解决,防洪标准难以满足。在我国水体综合治理中,上海苏州河(图 1.2)是较早的案例,很好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成都府南河是我国内滨水生态治理的成功代表。

来源,图片,驳岸


也有“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的文献记录。明朝刘天和在治河时总结了堤岸植柳经验,归纳为“植柳六法”即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方法。它们根系发达,可以起到稳固堤岸的作用,从而增加抗洪和保护堤岸的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内许多大小河流及湖泊的驳岸主要以硬质驳岸为主,因为硬质驳岸所需要的施工材料便利,经济性较高,符合生产及运输的基本要求,当时的人们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这种驳岸类型虽然安全系数高,但是破坏了水体的生态性,妨碍了人的亲水需求。从上个世界 90 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滨水区项目的开发越来越频繁,在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城市发展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整齐、单一的滨水硬质铺装,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被逐渐的普及开来。 在我国滨江景观改造中,上海黄浦江外滩(图 1.1)的设计方案很具代表性。其主要特点是绿化难度相对较大,交通问题难以解决,防洪标准难以满足。在我国水体综合治理中,上海苏州河(图 1.2)是较早的案例,很好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成都府南河是我国内滨水生态治理的成功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8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钰倩;嘉兴市长水塘河流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向嘉彬;城市滨水空间驳岸景观设计方法初探[D];重庆大学;2015年

3 徐凌飞;季节性河流驳岸景观设计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秦川;集体记忆视角下都市历史街区文化活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王薇薇;城市居住区水体驳岸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庄银波;周至县新区沙河段滨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董梁;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超;基于城市记忆的老城区滨水绿地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剑;合肥市老城区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方海翔;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延续城市集体记忆[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45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45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