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湖南滨水传统村落空间组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7:10
【摘要】:水是重要的环境要素,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下,固定的水源更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水与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滨水传统村落是人们在农耕文明时代逐水而居,不断改造和调整以适应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凝结着历史的记忆、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湖南地区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滨水传统村落从选址到村落空间,到临水节点的处理方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无不与滨水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又因为省内地理环境多变且民族众多,导致了滨水村落空间组合在趋近类同性的同时也表现出独特地域差异性。因此本文在纵向分析村落空间组合的同时,将湖南划分为湘南、湘中、湘西三个区域进行横向对比,将其与各自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结合来看,并尝试对造成区域间异同的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更好的把握其内在秩序。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与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辨析。第二章在宏观环境层面上论述湖南滨水村落选址对水的选择和依附关系,探讨村落对不同自然形态水系的不同选址模式。第三章在中观村落层面上对滨水村落空间格局、功能组合、排水方式、街巷格局进行总结,并分析了村落空间与滨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第四章在微观建筑层面上分别论述了单体建筑的临水方式和与临水形成的各种节点空间。第五章在对以上章节进行归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湖南滨水村落地域性特征差异与村落保护现状,提出了对滨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看法。
【图文】:

湘中,湘南,湘西,村落


述究一种历史遗产,,对历史村落的保护非常重视,从各时期,可以看出对各国对历史村落的保护研究历程。例如典宪章》中就提出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罗毕建于》是真正意义上将历史村落作为保护对象列入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了《关于小聚落再生涉及了聚落保护中对地方材料及传统工艺使用的内容。《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指出了乡土建筑是一个特图 1.1 湘南、湘西、湘中的划分图片来源:根据资料改绘

等值线图,年降水量,等值线图,湖南


湖南地区2016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嘉辉;潘伟斌;刘方照;;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J];环境保护科学;2015年02期

2 张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2年07期

3 易晓涛;李强;;水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8期

4 张剑明;黎祖贤;章新平;吴萍;;湖南省近46年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J];水文;2009年04期

5 王玲;侗族风雨桥的文化特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吴春明;湘西自治州城镇、村寨布局与建筑特色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辉;基于防洪排涝的珠三角传统村落水系空间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蒋承辰;张谷英村古建筑群“灰空间”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朱余博;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探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4 汪靖之;湘中丘陵地区乡村水系保护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叶先知;岭南水乡与江南水乡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顺;湖南花垣茶洞古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思宏;湘西山地村落形态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何颖;徽州古民居水环境空间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周恬;水与湘西村镇空间场所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李哲;湖南永兴县板梁村建筑布局及形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3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63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