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沛北煤矿区景观格局演变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30 16:16
【摘要】:沛北煤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高强度开采已造成土地塌陷和生态环境变化,这种变化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还将继续。论文以沛北煤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采用RS和GIS技术研究了长时序矿区景观格局演变及趋势。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景观格局结构和植被覆盖变化特征;从地质灾害危险性、景观脆弱性和生态损失三个维度定量分析了生态风险;预测了矿区开采沉陷趋势,探讨矿区土地利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变化趋势。主要成果如下:(1)沛北煤矿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可辨识性变化。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耕地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塌陷水域面积由1990年的3.00km2增加至2017年的30.30km2,极大地改变了水域空间分布特征。(2)景观格局处于不断变化,煤炭开采是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连通性较好,聚散性先增强后减弱,多样性呈增强趋势,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均衡;耕地格局较稳定,建设用地的聚散性增强,未利用地聚散性降低。耦合系数和协调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即1990年和2006年为胁迫作用,1998年为拮抗作用,2014-2017年煤炭开采与景观格局变化趋于协调发展。(3)沛北煤矿区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覆盖指数均值由1990年的0.67降低至2017年的0.52;植被覆盖格局处于波动变化,植被格局的形状趋于复杂、聚集性降低而多样性增加,空间分布趋于均衡;植被覆盖变化以轻度减少和轻度增加为主,且减少区明显多于增加区。(4)沛北煤矿区生态风险先增加后降低。构建了三维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利用信息量加权模型评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生态风险综合指数由1990年的1.59增加至2006年的2.13,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景观脆弱性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而2017年降至1.95,主要因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景观脆弱性降低,植被覆盖度有一定程度恢复。(5)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沛北煤矿区采煤塌陷面积呈扩大趋势,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地质灾害危险性趋于降低。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开采沉陷状况,塌陷面积分别为164.57km2、176.33 km2和209.97 km2。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为水域,水域面积分别为216.29km2、217.03km2和224.61km2。地质灾害危险性高值区面积逐渐降低,而低值区面积逐渐增加。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技术路线图

遥感影像,煤矿区,遥感影像,数据源


11图 2-1 沛北煤矿区位置示意图Figure 2-1 The sketch maps of the Peibei coal mine area2.2 数据源与预处理(Data Collection and Preprocessing)2.2.1 遥感影像预处理(1)数据源本研究采用五期遥感影像数据(1990 年、1998 年、2006 年、2014 年和 20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涛;邓绍坡;吴运金;祝欣;林玉锁;周军英;;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6期

2 孙琦;白中科;曹银贵;谢苗苗;胡兴定;姜彦竹;卢元清;;特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7期

3 刘焱序;王仰麟;彭建;张甜;魏海;;基于生态适应性循环三维框架的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学报;2015年07期

4 孙冉;王成都;夏哲兵;高威;;基于AHP-信息量法的费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S1期

5 赵舒怡;宫兆宁;刘旭颖;;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J];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6 韩龙飞;许有鹏;杨柳;邓晓军;胡春生;徐光来;;近50年长三角地区水系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7 卢t熇,

本文编号:2688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88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