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是当文化中心规模与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空间结构在集群式基础上向外扩展的一种体现形式。与前两种文化中心有所不同的,首先是空间规模有别,有机分散式是建筑分布在若干个相邻街区中,其尺度、规模、分布方式已超过建筑设计层面,而向城市设计尺度的层面跨越式发展;其次是复合功能类型有别,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除综合文化功能外,还复合其它城市功能,如商业、居住、医疗等建筑与文化建筑并重设置,并将它们有机地分用散与集中形成整体区域,使整个文化中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生长。例如达拉斯艺术特区、佛山公共文化综合体(图 2-3)、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等。此种类型的文化中心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是当文化中心规模与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空间结构在集群式基础上向外扩展的一种体现形式。与前两种文化中心有所不同的,首先是空间规模有别,有机分散式是建筑分布在若干个相邻街区中,其尺度、规模、分布方式已超过建筑设计层面,而向城市设计尺度的层面跨越式发展;其次是复合功能类型有别,有机分散式文化中心除综合文化功能外,还复合其它城市功能,如商业、居住、医疗等建筑与文化建筑并重设置,并将它们有机地分用散与集中形成整体区域,使整个文化中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生长。例如达拉斯艺术特区、佛山公共文化综合体(图 2-3)、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等。此种类型的文化中心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盛涛;;独立书店和公共空间[J];领导决策信息;2019年05期
2 余秋雨;;陌生的公共空间[J];炎黄纵横;2012年01期
3 徐志胜;;陶瓷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风景名胜;2019年05期
4 邹明妍;周铁军;;“社区营造”模式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年12期
5 谭晖;;谁的需求? 什么样的需求?——公共空间设计需求案例研究[J];当代美术家;2018年06期
6 马丁?舍恩菲尔德;欧阳u&;;“建筑上的艺术”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联邦德国及柏林的公共艺术政策[J];公共艺术;2018年06期
7 张璎瑛;赵秀敏;石坚韧;;乡镇聚居地公共空间活力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9年01期
8 陈世旭;;不做无谓的争论[J];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01期
9 张立凡;;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解析与思考[J];绿色科技;2019年03期
10 陈静;;打开公共空间 直通群众心间[J];群众;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泽鑫;谭少华;;基于“宜家效应”的公共空间共建共享[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8年
2 杜娇娇;;城市对话:青岛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参与式设计介入途径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黄艳鹏;;关于城市中微型公共空间的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7年
4 张健;王碧蓉;王峥;;老城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A];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8年
5 张娜;汪兰川;;陶瓷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探索[A];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8年
6 赵洋;王恒;;科技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A];科技馆研究文选(2006-2015)[C];2016年
7 赵之枫;巩冉冉;;老旧小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北京松榆里社区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6年
8 唐珊;马宝成;;私有公共空间管理方法探索——以深圳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6年
9 庞学臣;;当代大中型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多重性意义研究[A];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建筑与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丁启安;;基于多方合作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新思路——通过私有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品质的策略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施勰峗;在闲置公共空间上“绣出”文艺之花[N];东方城乡报;2019年
2 张颐武;方韩之争凸显公共空间新走向[N];中国青年报;2012年
3 刘成龙 许银加;紧锣密鼓推进水体公共空间治理工作[N];宿迁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琪 陈兵 雍敏;大运河畔绘新图[N];农民日报;2019年
5 祝学军 彭阳;把轨交公共空间打造成贴近百姓的艺术殿堂[N];文汇报;2019年
6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推进我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议[N];徐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游思静;用好轨交公共空间,委员琢磨了六年[N];联合时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张琥 通讯员 葛文韬;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提升群众幸福感[N];宿迁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朱红川 通讯员 王延旭;晓店:抓紧抓实农村公共空间治理[N];宿迁日报;2019年
10 赵淑柳 卢经纬;泗洪:优化公共空间 统筹城乡发展[N];宿迁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晶环;农村公共空间的转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3 胡辉;总体空间的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何正强;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6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利雄;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9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丁;装置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共生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钱俊超;基于社会维度的城乡结合部适老化公共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许亘昱;夏热冬暖地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汤超宇;武汉市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宋静然;湘南地区宗族聚落公共空间句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田延;青木川镇公共空间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唐蓓佩;项目进村影响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生产[D];西北大学;2018年
8 孙桦君;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9 于守睿;基于青年交往需求的城区老旧高层住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0 胡静怡;苏南地区乡村社区公共空间营造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4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1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