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环境行为心理视角下的新星村环境提升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2:23
【摘要】:在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的景观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基于人与环境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困境,本研究以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为支撑,以普通村落新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式,综合考虑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环境行为心理视角下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性设计策略与方案。基于新星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本研究根据人群行为方式的特点,分析了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因素影响下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人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行为心理特征,得出对新星村景观环境质量提升实践的设计思路。从行为场景理论出发,剖析了乡村生活区,将果园、鱼塘带入人群体验,控制风貌,得到人的行为方式与村落环境的生态特征相互依存的关系,尝试给出解决村落空心化与人口流失问题的答案;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出发,探讨新星村人群对村落文化的需求与偏好,揭示人的共性需求,为缓解文化的缺失和传承危机提供思路;从环境应激理论出发,分析得出多种人群在对环境作用下的不同行为模式,充分组合人群行为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景观环境设计策略,尝试解决公共活动空间交流的弊端。对于南方平原普通村落,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对人群行为心理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尝试将新星村环境行为心理视角下的景观环境设计思路系统性地转化为可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新星村景观环境设计赋予实际意义,并能为今后的南方平原普通村落可持续发展下的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一些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5.6;TU982.29
【图文】:

框架图,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框架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2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环境行为心理学的部分理论是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中所产生的,所以,先要清楚和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我们从心理学的感知开始探讨,求、应激以及在景观环境中所谓的场所与生态等各方面理论。(图 2-1)

环境心理学,眼睛,视野,图片


各自具有不同的视觉功能,使人们以三种不同而又互相协调的方式观察周围环境。(图2-2)图 2-2 人的眼睛和视野(图片来源:《环境心理学(第三版)》)1-中央凹;2-黄斑;3-近周围;4-远周围;5-边缘单眼视觉;6-色彩和细部视觉(包括中央凹、黄斑、近周围和远周围)基于这些心理学等其它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讨论群体行为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环境与人相互协调发展和设计的方向,同时也是为环境对人作用结果的体现提供重要的依据。

环境行为,新星,心理学,景观环境


访部分村内住户时发现,有不少闲散在家的村民会聚集在某户村民家内谈天由此说明,即便是在夏日正午,当出现必要的理由,人们是愿意进行户外活部分人是以打发时间为活动目的。村子近几年来楼房越盖越多,村内仅有的早已盖上楼房;并且随着外来租住户的增加,沿着村道的各种小商小贩也越来就不宽敞的村道变得更加拥挤,加上村内又很少组织这些活动,于是很多有求的村民已前往附近小区或广场。按照年龄的分布,中老年人更喜欢散步、等安静的活动,儿童更喜欢和朋友一起进行活动。很明显,不同的活动类型的活动对象的身体机能状况有密切联系[4]。本章小结通过对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剖析,以知觉理论为基础,分别从行为场景洛需要理论以及应激理论三个理论出发,研究其空间与人行为的关系,立足环境,查阅了相关村落建设的案例,具体分析了案例中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的总结了人与村落环境、人与村落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或缺的相互影响关行对新星村的剖析和初步设计方向。(图 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莫妮娜;;从环境行为学探讨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的协调发展[J];软科学;2009年08期

2 陈敏红;林选泉;;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空间营造[J];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3 杨永波;李同升;;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西安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11期

4 陆伟;;我国环境-行为研究的发展及其动态[J];建筑学报;2007年02期

5 刘志琴;对民俗的历史解读与开发[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74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4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