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23:00
【摘要】:一直以来城中村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深圳拥有数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城中村,深圳城中村的改造具有典范意义。2005年,颁布《深圳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重点针对旧村改造,然而与旧村同时期建设、有相同发展机制的新村未被纳入改造计划中,时至今日仍未有新村专项改造计划。新村拥有良好的网格空间形态以及未被纳入更新计划说明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具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即便如此,新村依然作为深圳典型城中村,具有建筑密度大,公共空间被严重压缩的空间特征,整体物质空间质量比现代化商品住宅区相差荏远。公共空间建设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居民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物质的富裕同精神的贫瘠的反差已经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建筑空间视角为契入点对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捍卫“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保存深圳独特的“创新活力资源”。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对城中村问题进行介绍,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阐述对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总结论文相关理论支撑,梳理深圳城中新村的空间演变、现有改造模式以及更新计划,对新村进行整体把握。其次,对新村的分析研究。根据人口主要聚集因素把新村分为:区位聚集型新村、交通聚集型新村、工业聚集型新村。在此基础上,进行新村选样调研,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要素划分,对各类新村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景观绿化进行特征总结,并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新村公共空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对新村居民随机派发问卷,分析归纳出各类型新村居民的特征、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以及各类型新村居民的需求差异,以居民的真实需求指导公共空间优化,使其具备实用性和合理性。最后,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基于新村公共空间的共性问题提出总体优化策略如下:(1)点线面空间系统营建;(2)土地利用复合化、立体化;(3)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4)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化空间。以及基于各类型新村的个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为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提供设计导则的目的,使新村更好地融入深圳城市的多元主义体系,提高深圳城中新村的人居环境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图 2.1 深圳城中村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2 “新村”形成的背景深圳撤县建市,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开始出现大量的外来人口,加上政府的征收建设土地的补偿费和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原始村落的居民开始改建、加建自住房,开始出现无序的违法私房建设,原始村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为规范这种建设行为,1982 年 9 月 17 日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农村社员建房用地的暂
总建筑面积 18.46 万平方米,从布局、交通、公共设施及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满足了未来社区发展的要求(图2.2-2.3),也开启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合作的更新改造模式先例28。政府主导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更多的考虑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但是这种政府直接干涉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权力干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村民被迫改造,利益受损,易引起村民对政府的不满。图 2.2 渔农村改造前图 2.3 渔农村改造后实拍图图片来源:中建国际《渔农村改造规划策划方案》插图与搜狐新闻网2.2.4.2 开发商主导 拆除重建——大冲村这种模式由地方政府公布改造方案,将开发用地及建设用地统一公开招标,并提供“拆一免二至三”29等政策优惠,开发商通过招标获得项目改造资格之后,通过筹集资金,完成拆迁、补偿、安置回迁和开发建设等一些列改造工作,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综合开发。这种改造模式政府无财政负担,只需提供优惠政策,也避免了因行政权力干涉引发的矛盾。开发商全权运作,符合市场规律。2005 年确立大冲村拆除重建的改造开发模式,由深圳市政府和华润集团合作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形成土地整备和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方式最低限度保证村民利益,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渔农村的爆破声拉开了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序曲,引发了全国对城市更新的思考。渔农村地处落马洲大桥以西,紧邻深圳河,总占地面积 0.8 平方公里,原村民 250 余人。特区成立初期,渔农村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过度开发现象十分严重,抢建行为持续到 2005 年。面对这种情况,福田区政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拆除重建改造,改造后用地面积 3.4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8.46 万平方米,从布局、交通、公共设施及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满足了未来社区发展的要求(图2.2-2.3),也开启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合作的更新改造模式先例28。政府主导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更多的考虑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但是这种政府直接干涉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权力干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村民被迫改造,利益受损,易引起村民对政府的不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图 2.1 深圳城中村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2 “新村”形成的背景深圳撤县建市,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开始出现大量的外来人口,加上政府的征收建设土地的补偿费和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原始村落的居民开始改建、加建自住房,开始出现无序的违法私房建设,原始村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为规范这种建设行为,1982 年 9 月 17 日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农村社员建房用地的暂
总建筑面积 18.46 万平方米,从布局、交通、公共设施及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满足了未来社区发展的要求(图2.2-2.3),也开启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合作的更新改造模式先例28。政府主导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更多的考虑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但是这种政府直接干涉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权力干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村民被迫改造,利益受损,易引起村民对政府的不满。图 2.2 渔农村改造前图 2.3 渔农村改造后实拍图图片来源:中建国际《渔农村改造规划策划方案》插图与搜狐新闻网2.2.4.2 开发商主导 拆除重建——大冲村这种模式由地方政府公布改造方案,将开发用地及建设用地统一公开招标,并提供“拆一免二至三”29等政策优惠,开发商通过招标获得项目改造资格之后,通过筹集资金,完成拆迁、补偿、安置回迁和开发建设等一些列改造工作,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综合开发。这种改造模式政府无财政负担,只需提供优惠政策,也避免了因行政权力干涉引发的矛盾。开发商全权运作,符合市场规律。2005 年确立大冲村拆除重建的改造开发模式,由深圳市政府和华润集团合作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深圳城中新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形成土地整备和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方式最低限度保证村民利益,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渔农村的爆破声拉开了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序曲,引发了全国对城市更新的思考。渔农村地处落马洲大桥以西,紧邻深圳河,总占地面积 0.8 平方公里,原村民 250 余人。特区成立初期,渔农村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过度开发现象十分严重,抢建行为持续到 2005 年。面对这种情况,福田区政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拆除重建改造,改造后用地面积 3.4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8.46 万平方米,从布局、交通、公共设施及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满足了未来社区发展的要求(图2.2-2.3),也开启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合作的更新改造模式先例28。政府主导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更多的考虑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但是这种政府直接干涉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权力干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村民被迫改造,利益受损,易引起村民对政府的不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柴彦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4期
2 赵静;闫小培;;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以深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3 张中华;张沛;朱菁;;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4期
4 张京祥;赵伟;;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5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邰浩;;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偏好研究——以深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2 范丽君;马航;苏妮;;深圳岗厦村更新改造的困境与更新模式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蕾;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卜雪e
本文编号:274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4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