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多种絮凝剂在红枫湖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5:02
【摘要】:在我国的部分区域的冬季水域,会出现一种低温低浊水质的现象,即通常水体的水温会降至10℃以下,浑浊度低于30NTU。由于低温低浊水体存在着水粘度大、颗粒物含量少,在使用絮凝剂投加到水体后絮凝效果反应缓慢,生成的矾花形态小、不易沉降、且极易穿透滤层等问题,一直是给水工程以及混凝净水技术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个难点问题,本研究以贵阳市某水厂水源地红枫湖水库的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化混凝技术的探究分析,首选通过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三氯化铁)等多种絮凝剂的混凝效果比较确定最佳混凝剂及用量,其次通过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助凝效果确定最佳助凝剂,最后通过投加时间、投加量、pH值等正交优化条件试验,以出水浑浊度、氨氮和COD_(Mn)等考察指标确定优化后的适合该厂的低温低浊水质净化的方法,以期为该类水质净化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文章首先综述了我国饮用水水源的现状,低温低浊水体的特性和国内外针对低温低浊水的常用水质净化方式,并对各种絮凝剂的形态组成、混凝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发展概况进行了表述。2、调研了红枫湖水库内的水源水质现状,其水质基本属Ⅲ类水体,正常情况下经过常规的净水处理后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但是低温低浊水质情况下浊度很难达标,需要进一步优化水质净化工艺。3、优选出针对低温低浊水净化的最佳絮凝剂及工艺条件:PAC为最佳混凝剂,PAM是最佳助凝剂;PAM最佳投加时间在混凝剂后90s,PAM最佳投加量为1.0mg/L,PAC最佳投加量为35mg/L,最佳pH值为7。在此条件下,对原水浑浊度、氨氮和COD_(M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95.03%,42.40%,64.24%。4、最后对强化絮凝组合作为该水厂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厂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只需要增加助凝剂及适当工艺优化,就可以使低温低浊的原水出水达标,从而提高供水质量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9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浑浊度,絮凝剂,投加量,去除效果


图 3-1 不同絮凝剂改变投加量对浑浊度的去除效果Fig.3-1 Effect of different coagulant dosage on turbidity removal(2)氨氮如图 3-2。通过改变各种絮凝剂的用量,氨氮的去除效率不高,但总的氨氮含量正在下降。对该污染物的去除,聚合硫酸铁的去除规律呈现出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最佳的投入量,则为每升 60 毫克,此时水体中的剩余氨氮浓度则为每升 0.56 毫克,去除率可达三成。如果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铁进行去除,当投入量达到每升 70 毫克时,那么水体中的氨氮剩余规模,则为每升 0.55 毫克,对应的去除率则有 31.25%。在对比分析中,

效果图,絮凝剂,投加量,效果


图 3-2 不同絮凝剂改变投加量对氨氮的去除效果Fig.3-2 Effect of different coagulant dosage on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3)CODMn如图 3-3 所示,通过改变各种絮凝剂的用量,CODMn的去除效率呈下降趋势。聚合硫酸铁和硫酸铝的去除效率总体上是相似的。当剂量达到 70 mg/L 时,残留含量约为 3.75 mg/L,去除率达到 41.67%;三氯化铁的去除效果好一些,当三氯化铁的用量为 70 mg/L 时,CODMn的残留量和去除率,则分别为每升 3.52 毫克和 45.25%。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对该污染物的去除,整体效果基本一致。前者在处理中间环节,虽然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晓明;;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J];节能与环保;2019年03期

2 肖燕;;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J];绿色科技;2018年22期

3 严海燕;;新型净水药剂在低温低浊水处理生产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20期

4 冯新才;;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5 王永;杨硕;温欣;;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影响因素及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2期

6 黄呜岐;太湖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1989年03期

7 汪志永;戴红玲;周政;张鹏;王嘉婕;胡锋平;;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6年10期

8 姜安玺,杨现朝,房安富;活性粉砂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盛锦煊;;浅议低温低浊水处理的若干问题[J];城镇供水;1994年05期

10 阮锦超;倪瑞;武仁超;徐慧;;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低温低浊水研究[J];供水技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良纯;张建国;方素梅;;水平管沉淀技术用于低温低浊水厂改造[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梁恒;李圭白;李星;何文杰;韩宏大;;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处理[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田利;王启山;;预氧化与气浮工艺联用处理低温低浊黄河水效果比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娄启贵;蒋丽;;热电厂基于冬季取水低温低浊处理的分析与研究[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5 白东江;田红;杨勇;卢卫;张伟;杨海宁;;活化硅酸钠在黄河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新常态行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贾明;西宁地区饮用水安全获得技术支撑[N];青海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诗琦;多种絮凝剂在红枫湖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周剑昊;西北地区高原低温低浊水混凝沉淀工艺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赵钱柱;超滤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郑蓓;接触絮凝工艺应用于低温低浊水体及印染企业尾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星;低温低浊水强化混凝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梁恒;浮沉池工艺设计及处理引黄水库低温低浊水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胡启超;混凝—气浮工艺处理西北高原地区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康旭;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及微絮凝过滤处理北方低温低浊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袁海芳;低温低浊水强化混凝处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0 邢浩然;低温低浊黄河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5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