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的苏州村镇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图文】:
苏州市区区位情况
高达 294 米)、天平山(高新区内,高达 201 米)、灵岩山(木渎镇内,高达 182 米)、渔洋山(临湖镇内,高达 171 米)、潭山(光福镇内,高达 252 米)等。自然地形地貌对城镇空间发展的作用较大,直接影响村庄群落分布形态、道路交通连接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等。苏州水网密布,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46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北侧漕湖(相城区内);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阳澄湖镇)、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海;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海,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研究范围完全覆盖了苏州沿太湖岸线,苏州西部的沿太湖生态城重点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因此,西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休闲建设、居民出行方式等方面重点加强“低碳小镇”的建设。3.1.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苏州市区村镇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设计度上居民出行的典型时间段,数据来自苏州公安微警务平台;⑷苏州市区村-镇-城三层级空间高德出行可达性数据,每组数据包括起终点位置、时空成本、出行方式(小汽车、公交车)等时空测度信息,数据来自高德地图出行平台。3.3 可达性研究方法设计本文依据上文可达性测度体系的构建,将可达性研究方法分为选择 OD 点、采集出行大数据和对大数据的分析三部分,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文。3.3.1 确立“村-镇-城”三层级空间 OD 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雅丽;张常新;刘卫东;吴泽斌;;镇村空间结构重构相关理论研究述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4期
2 曹小曙;李涛;杨文越;黄晓燕;殷江滨;刘永伟;梁斐雯;王武林;王妙妙;陈慧灵;张百献;;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6期
3 尚时羽;;基于居民出行需求的个体可达性模型构建[J];价值工程;2015年10期
4 钟业喜;黄洁;文玉钊;;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J];地理科学;2015年04期
5 柴彦威;申悦;陈梓烽;;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6 韩艳红;陆玉麒;;南京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演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12期
7 张沛;张中华;孙海军;;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典型国家发展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8 李文忠;焦爱英;;城镇化背景下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业经济;2013年10期
9 宋明洁;王宏志;邵奇慧;罗静;周勇;;小城镇可达性及其与农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关系——以荆州市93个小城镇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5期
10 秦萧;甄峰;熊丽芳;朱寿佳;;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昕;古村落主导型旅游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8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7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