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地域主义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图文】:
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金其铭先生等人曾提出,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结构形态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复合体,9这是乡村景观多元价值的体现。根据乡村景观的以上两大特征可将乡村景观分为两大类:乡村自然景观与乡村人文景观。其中,乡村自然景观与其中的自然资源有紧密的联系,它源自于乡村的乡土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天然的景观环境状态,这种状态涵盖地形、气候、水体、植被与光照等基本要素。严格意义上的乡村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干扰和开发的景观,如图 1-1 中维持自然生态的自然景观,然而在当今的大多数乡村地区,狭义上的自然景观已越来越少,本文中所指的乡村自然景观大多指人类干涉较少或是基本维持一种自然状态的景观,10如图 1-2 所示。乡村人文景观的构成要素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其中,物质因素构成了乡村的聚落空间,它包括了乡村格局、街巷肌理、院落构成等整体元素,以及形态、色彩、质感等单体元素;乡村人文景观的非物质因素主要由乡村的宗族思想、民俗文化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构成。乡村景观的系统构成框架11参见图 1-3。
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金其铭先生等人曾提出,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结构形态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复合体,9这是乡村景观多元价值的体现。根据乡村景观的以上两大特征可将乡村景观分为两大类:乡村自然景观与乡村人文景观。其中,乡村自然景观与其中的自然资源有紧密的联系,它源自于乡村的乡土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天然的景观环境状态,这种状态涵盖地形、气候、水体、植被与光照等基本要素。严格意义上的乡村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干扰和开发的景观,如图 1-1 中维持自然生态的自然景观,然而在当今的大多数乡村地区,狭义上的自然景观已越来越少,本文中所指的乡村自然景观大多指人类干涉较少或是基本维持一种自然状态的景观,10如图 1-2 所示。乡村人文景观的构成要素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其中,物质因素构成了乡村的聚落空间,它包括了乡村格局、街巷肌理、院落构成等整体元素,以及形态、色彩、质感等单体元素;乡村人文景观的非物质因素主要由乡村的宗族思想、民俗文化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构成。乡村景观的系统构成框架11参见图 1-3。
态村活动”中来。鉴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人们然自我修复能力的范围之内,并未造成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的界线相对模糊。随着历史的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形制逐渐瓦解,参与是当地的居民,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式乌托邦热潮,在城乡建设一体化的今日,的画面(图 1-4)。乡村在空间上以聚落的形落的形态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它的集体意识,图 1-4 人类与乡村和谐共生(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骄;李宾;;吉林省新农村中的新地域主义设计原则探讨[J];门窗;2017年08期
2 肖福林;蔡江瑶;;地域主义在西方的学术发展脉络[J];建筑与文化;2014年05期
3 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当代建筑新路径?[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3期
4 陈永馨;;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内核探析[J];艺术探索;2012年01期
5 陈少武;刘兴;;浅谈对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解[J];华中建筑;2011年05期
6 周莎丽;王俊杰;;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景观地域主义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6期
7 龙彬;何媛;;此时此地——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J];室内设计;2010年01期
8 刘英;;文学地域主义[J];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9 吴韦;;场所与归宿感——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地域主义[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邹晨亮;;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洪世杓;;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2 梁斐斐;罗毅;秦江;;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墨西哥当代景观建筑师设计解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魏华宇;;建湿地公园,创宜居之都[A];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邸超;王瑛;;山西太谷铭贤学校嘉桂科学楼建筑特征分析[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何同彬;地域主义视野的困境与重塑[N];文艺报;2017年
2 陈尹;新地域主义:民族文化的苏醒[N];中华建筑报;2005年
3 李沉;新地域主义的创作与实践[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谈健;室内设计的新地域主义[N];广东建设报;2005年
5 ;亚洲货币需强化地域主义色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凡一;东亚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婷婷;自反性地域理论初探[D];清华大学;2012年
2 Khadim Hussain;地域主义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贸易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韩松;文学地域主义视阈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健;批判性地域主义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陈丽;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建筑改造中的设计研究与实践[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3 陈金霞;土筑木构—建构视角下梅林古村落的地域性传承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4 李晓帆;批判地域主义的岭南茶餐厅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5 郭润滋;基于新地域主义的梨园老街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郭沁梅;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博物馆景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7 黄巨祥;批判的地域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8 吴明杰;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设计[D];长安大学;2013年
9 沈怡;批判的地域主义与中国建筑实践的相关线索[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亦乔;当代新地域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实践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9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7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