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天生桥“大明小镇”传统特色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22:16
【摘要】: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求,小镇的发展已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热点话题,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的增长点。依托自身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创建以旅游为产业的特色小镇已成为新热点之一。现有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文化内涵体验不足,旅游设施配套不足,游览活动单一,景区无鲜明特色。景区未来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小镇。本次规划设计研究即在此目标下,依据上位规划,对小镇做出各项设计的尝试。研究主要任务是结合南京溧水的明文化内涵和传统建筑空间特色创建一个以明文化为核心、具有传统空间特色的“大明小镇”,同时探讨现代游憩功能需求和传统空间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法。规划设计采取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实现从“形式—类型—新形式”的设计过程。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传统小镇的空间结构,得出传统特色小镇的基本结构与代表性元素;根据溧水天生桥片区场地内涵与地形地貌,将类型空间元素组合与分层构建;呼应现代旅游功能,选择合适的尺度,对空间进行塑造。通过天生桥“大明小镇”的规划设计实践,证明了应用类型构建旅游小镇空间的方法的可行性。对传统特色与现代旅游功能的融合,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也有所思考。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传统小镇空间特色的旅游小镇空间构建思路,研究成果对于江南地区具有传统空间特色的旅游小镇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81.4 本章小结通过的文献研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问题与研究方向,总结了传统小镇空间的分类方法与空间类型,整理了有代表性的小镇空间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研究的研究方法与路线。
三坊七巷的里坊与街巷布局都很典型。整体布局以南后街为中轴,往两侧发展成巷成坊,街巷形成一个“非”字形结构,两侧基本保持对称。三坊七巷以街巷为骨架,里坊为分区,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空间层次分明。三坊七巷的中轴南后街,翻修后的宽度达 12 米,包括中间宽 7 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 2~2.5 米的路侧带。南后街全长 634 米,定位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翻修后的主要街巷比传统街区尺度略大,适应了现代旅游规范与人流量需求。三坊七巷内留存有很多传统古建筑,如光禄坊的“闽山保福寺”,黄巷的小黄楼等,也聚集了花灯、书坊、裱褙等众多福州传统手工业老字号,在建筑空间与商业活动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氛围。七条巷各有特色与主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此外,三坊七巷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独特之处,例如曲线马鞍墙、门窗雕饰和建筑门的运用,体现了福建民间工匠精湛的手工艺。三坊七巷空间结构可借鉴之处:a) 建筑群由道路划分为不同主题的里坊,街巷组织小镇空间功能与流线,街巷相交处设置广场节点;b) 建筑院落排布整齐,布局紧凑,形成清晰的街区肌理;
每个章节的长度控制在 50-100 米,保持游客舒适的步行距离。街巷的竖向设计富有变化,建筑茅草屋檐错落,墙面色调暖黄褐色为主。侧墙运用灌木、苔藓、黄石等景观元素装饰,营造一种幽深、恬静的禅意。(图 2-3-6)拈花小镇整体布局依地形而建,背山面水。街巷沿水系与地形展开,基本呈网格形,建筑院落整齐排布于街巷两侧。街巷与水系交叉的地方形成广场(图 2-3-7)。建筑不超过 3 层,街道尺度在 3-7m 之间。院落组合以四合院为主,基本依照传统建筑“前店后院”的形式。院落以“日”字形、“口”字形、“"”形为主,组合采用并列式,大小与高低错落有致。图 2-3-6 拈花湾景观细节(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号:2802092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81.4 本章小结通过的文献研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问题与研究方向,总结了传统小镇空间的分类方法与空间类型,整理了有代表性的小镇空间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研究的研究方法与路线。
三坊七巷的里坊与街巷布局都很典型。整体布局以南后街为中轴,往两侧发展成巷成坊,街巷形成一个“非”字形结构,两侧基本保持对称。三坊七巷以街巷为骨架,里坊为分区,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空间层次分明。三坊七巷的中轴南后街,翻修后的宽度达 12 米,包括中间宽 7 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 2~2.5 米的路侧带。南后街全长 634 米,定位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翻修后的主要街巷比传统街区尺度略大,适应了现代旅游规范与人流量需求。三坊七巷内留存有很多传统古建筑,如光禄坊的“闽山保福寺”,黄巷的小黄楼等,也聚集了花灯、书坊、裱褙等众多福州传统手工业老字号,在建筑空间与商业活动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氛围。七条巷各有特色与主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此外,三坊七巷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独特之处,例如曲线马鞍墙、门窗雕饰和建筑门的运用,体现了福建民间工匠精湛的手工艺。三坊七巷空间结构可借鉴之处:a) 建筑群由道路划分为不同主题的里坊,街巷组织小镇空间功能与流线,街巷相交处设置广场节点;b) 建筑院落排布整齐,布局紧凑,形成清晰的街区肌理;
每个章节的长度控制在 50-100 米,保持游客舒适的步行距离。街巷的竖向设计富有变化,建筑茅草屋檐错落,墙面色调暖黄褐色为主。侧墙运用灌木、苔藓、黄石等景观元素装饰,营造一种幽深、恬静的禅意。(图 2-3-6)拈花小镇整体布局依地形而建,背山面水。街巷沿水系与地形展开,基本呈网格形,建筑院落整齐排布于街巷两侧。街巷与水系交叉的地方形成广场(图 2-3-7)。建筑不超过 3 层,街道尺度在 3-7m 之间。院落组合以四合院为主,基本依照传统建筑“前店后院”的形式。院落以“日”字形、“口”字形、“"”形为主,组合采用并列式,大小与高低错落有致。图 2-3-6 拈花湾景观细节(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J];新建筑;1984年02期
本文编号:2802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0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