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昆明市某居住区风热环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1:06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划关注城市人口和产业布局较多,对因城市规划产生的风热环境特征和人体热舒适关注较少。城市居住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单元,承载着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责任,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区人居环境,尤其是居住区室外风热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范围立足于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分析了昆明市背景气候特征,突出其区域特色。以昆明市某居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筑布局、下垫面材质、绿化水体等因素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从微尺度分析每种因素对于风热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拓展改善居住区风热环境舒适性时的规划设计视野。从居住区微气候特征以及风热环境舒适性评估入手,分析多种因素在通风防风、缓解热岛效应、构造高舒适性环境方面的作用,探索改善风热环境措施。为制定有关建筑风热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价值、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与实践经验本文利用实地测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探索在特定区域气候条件昆明居住区风热环境的形成因素。本研究通过实测研究了解到该居住区1月份室外风速最大值达到了5.2m/s,平均风速为1.8m/s。研究区域中风速超过的2.5m/s的占了整个测试时段的20%,而超过4.2m/s的占据了3%,这说明虽然研究区域的风环境基本都舒适,但通风廊道、建筑狭缝处多不适合居民长时间停留。绿地、透水面和不透水面这三种下垫面中,绿地昼夜温度差值仅有14℃;透水面升温速度较快,且昼夜温差最大,达到了25.9℃。该居住区的湿度差最大达到了51%,主要是受到太阳辐射和来流风向的影响,此外,水体对于空气湿度影响较小,面积较大或集中的绿地与破碎分散的绿地相比,对环境优化效果更佳。数值模拟得到整个居住区的平均风速3.11m/s,多个位置点风速过大,围合型建筑区域的风环境较为舒适的。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TU119
【部分图文】:

城市风,热环境,不同尺度,大气边界层


第 一 章 绪 论1.2.1.2 中尺度环境中尺度环境指的是大气边界层的厚度延至几百米以上的区域,其高度与风力、地面粗糙度和纬度有关。一般而言,在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条件下,自由大气中的风流动是层流并且基本上是沿等压线以梯度风速流动的。不同的地面条件产生的大气边界层具有不同的特征,大气边界层特征主要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结构等方面,而大气边界层的近地层气流一般呈现湍流状态,湍流状态气流掺混是使得地表阻力的影响扩展到大气边界层的整个区域的原因之一。

点位图,气象站,点位


干季一般为 11 月到次年 4 月,平均降水量仅占全年的 15.6%,雨季一般 月到 10 月,全年降水达到 1000~1500mm,其中的 80%~90%集中在雨季。相之下,春季和秋季天气的气候特征并不明显。昆明位于东经 102°10'~103°40',北纬 24°23'~26°22',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国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昆明市三面环山,南濒滇属于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年平均气温 16.5℃,年均降雨量 1450 毫米,无霜期 278 天,气候宜人,因而作为 春城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盛行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夏半年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年盛行东北季风,只有低纬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冬半盛行西南气流。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该区域的风向,本文采用位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顶自设小型气象站点记录的数据进行研究(如图 1.4)。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绩华;冯健武;段玮;;昆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6期

2 金海;杨立国;陈凯;;北京某商业中心行人风环境的风洞试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颜家智;;建筑风环境的舒适性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年03期

4 曹渐华;刘熙明;李国平;邹海波;;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5年02期

5 谭晶;王彰贵;黄荣辉;陈幸荣;蔡怡;黄勇勇;;云南雨季降水异常的热带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5年02期

6 邓洁淳;徐海明;;中国东部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对东亚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6期

7 左长安;邢丛丛;董睿;康翠霞;;伦敦雾霾控制历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环境立法[J];城市规划;2014年09期

8 刘越;迟文峰;匡文慧;;基于地表通量特征的城市不透水表面定量热红外遥感反演[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9 张本志;任国玉;张子曰;李艳;;北京中心商务区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10 梁钊明;高守亭;王东海;王彦;;城市下垫面对渤海湾海风锋特征影响的一次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志浩;山地城镇热岛特征与测评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陈飞;建筑与气候[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雯;南京居住区建筑群体空间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瞿s

本文编号:2831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1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