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天津近代营造厂的转型发展和管理运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5:37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一直不是建筑学和建筑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但在谈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即“传统建筑的现代化转型”时,近代营造业或建筑施工行业却又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微观来讲,建筑施工本身作为支撑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建筑技术史的重要内容;宏观来讲,中国近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离不开整个建筑工业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而营造业更能全面和深入的反映中国建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的工商金融重镇,其开埠后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发展,导致工程量剧增,天津地区营造业就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入西方现代的建筑行业体系,建筑营造类企业由清末传统匠作模式的水木作,逐渐转化成现代商业模式的建筑公司。于此过程相伴而生的是:首先,国家开始颁布相关的法规、标准,进行资质、程序管控,从外部逐步建立起行业管理的制度框架,以及同业公会组织的产生,通过行业公约的形式在从业资格、劳资纠纷等方面的完成内部自治。其次,营造企业逐渐形成一套从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到施工过程管理的一整套内部管理机制,和工程招投标、施工监察、验收保固等外部经营的商业体系。最后,近代的建筑师正是在上述宏观行业和微观企业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开展自己的职业活动的,其在具体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工作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职业建筑师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本文在对现存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相关历史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首先从营造厂的角度梳理了天津近代营造业的发展历程;进而通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以及营造厂与建筑师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天津近代营造业的发展情况展开具体论述;最后通过与同期国内其他城市的对比,简要分析天津近代营造业在当时国内的发展水平,及其对整个建筑行业和建造技术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6.92
【部分图文】:

天津市,工务局,南京国民政府,天津


天津已经出现协顺木厂、鸿记营造厂等早期较为出名的营造厂,并承造了盐业银行、国民饭店等一批优秀建筑(图2-3、图 2-4)。1928 年,天津由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黄金十年时期12F6,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国内建设,此时建筑市场活跃,项目增多。其中天津市工务局负责管理建筑行业。天津市工务局制定并多次调整修改了《天津市暂行建筑规则》,内容涵盖了请照制度、禁例、罚则、建造通例、设计标准、防火设备、公共建筑物等诸多方面[15]。1929 年河北省政府令天津特别市政府组建整理海河委员会,对海河进行治理,其工程包括:北运河屈家店枢纽工程,开挖引河、筑闸、放淤等工程[16]。1931 年天津市政府公布《天津市工务局营造登记简章》,并对天津市营造厂进行登记。1935 年的《天津市工务局业务报告》中印有天津市营造厂登记录,里面记录了营造厂的名称及其地址、资本与经理姓名。共有包括 24 家在租界内的 77 家营造厂被登记在录(表 2-2)。5钱维之(1864~1926),江苏吴县人,前清秀才。19 世纪末,弃文从商,自办申泰营造厂,开始承建工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时

国民,饭店,南京国民政府


天津由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黄金十年时期12F6,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国内建设,此时建筑市场活跃,项目增多。其中天津市工务局负责管理建筑行业。图 2-3 盐业银行图片来源:笔者自摄图 2-4 国民饭店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档案馆,天津市,来源,图片


图 2-5 招标广告源:天津市档案馆,档案号6800-J0103-1-001219-00072图 2-6 四义营造厂的更图片来源:天津市档案馆401206800-J0090-1-0029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工作自省[J];建筑师;2017年05期

2 侯幼彬;;缘分——我与中国近代建筑[J];建筑师;2017年05期

3 ;书讯[J];建筑学报;2016年11期

4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解[J];时代建筑;2016年06期

5 王莉慧;;“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建筑史”丛书(五卷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J];建筑师;2016年05期

6 周靓;;浅议亨利·墨菲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05期

7 刘亦师;;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新建筑;2013年01期

8 马鑫;赵国军;;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浅谈[J];才智;2012年16期

9 刘亦师;;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与分期[J];建筑学报;2012年10期

10 刘亦师;;“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辨[J];建筑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卫峰;;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绍周;;正视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价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3 张复合;;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4 宋盈;柳肃;;中国建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基因重组现象初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张复合;;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深切怀念汪坦先生[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6 张复合;;原财政部印刷局中卫门翻建保护[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7 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8 张复合;;圆明园西洋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史再论——纪念圆明园罹难148周年[A];《圆明园》学刊第九期[C];2009年

9 王世仁;;改革开放成就了我[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10 刘先觉;;洋务派与早期民间仿洋式建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莞城街道办事处 王徐坚;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林克明[N];东莞日报;2013年

2 肖健;建筑:亦中亦西凝固历史[N];深圳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傅晓峰;三箭:把握宏观 书写传奇[N];济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驻广东记者 祝萍 贺小逵 通讯员 侯伊勤 李俊;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典范[N];中华建筑报;2011年

5 杨新华 卢海鸣;20世纪遗产保护的探索和实践[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朱国栋;慎拆[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金磊;以建筑发展名义纪念百年辛亥[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红彬;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研究(1840-1949)[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明哲;天津近代营造厂的转型发展和管理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张捷;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建筑思想和风格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6年

3 卫莉;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建筑学的体制化[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蓓;杨嵩林学术历程和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肖国艺;中国近代砖砌建筑的建构逻辑转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6 张书林;河南近代建筑文化探研[D];郑州大学;2012年

7 柯蓉;刘既漂与中国近代建筑的本土化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孙鹏飞;长沙近代高等院校建筑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尹小亭;中山陵园音乐台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李奇伟;汉口法租界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1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1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