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城市绿色居住街区的开放性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7:07
   当前中国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变到服务经济,由互联网时代迈向共享经济时代。而中国城市建设由于历史发展,到处是大马路和大尺度、大体量建筑,城市缺少活力、面貌单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城市需要通过小尺度开发、网络状道路、混合功能、有活力的街道来营造街区的可达性与多样性;也需要通过多样的建筑形态,以及绿色设计策略的运用,来建设更宜居的可持续的城市。居住街区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对居住街区开放性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研究,也缺乏相应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居住街区体系。研究多集中在规划层面的街区尺度、密度、路网等内容上,对建筑层面的建筑形态、建筑朝向等,以及居住街区运用绿色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课题从居住街区的开放性和绿色低碳角度出发,在深入了解居住街区思想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开放街区面临的各种阻力进行分析,通过规划层面的街区尺度、功能混合、公共空间、街区密度、绿色设计策略、街区管理以及建筑层面的街区建筑朝向、街区建筑形态等方面的归纳与分析,提炼出多层次的策略,补充居住街区开放性策略在规划层面和建筑层面以及绿色设计策略方面的不足。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得出居住街区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居住街区理论的发展和概念形成的研究,得出国外居住街区也是由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发展而来,并以德国DGNB绿色街区评价体系作为我国绿色居住街区开放性研究的参考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居住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并依托上海浦东为实际模型,分别在规划层面和建筑层面对绿色居住街区的开放性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得出规划层面和建筑层面绿色居住街区的设计策略,并提出开放性居住街区的理论模型。论文希望寻找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绿色居住街区的开放性开发模式,改善中国的居住环境和现代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际交往淡漠、城市缺乏生机、城市千篇一律等城市问题:补充居住街区在开放性设计策略的不足,为绿色居住街区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新城市主义,时间线,来源,图片


图 1-1 新城市主义发展时间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些欧洲国家都以“小型社区”为主,比如莫斯科,即有封闭的,也有开放的街区。很多小区都没有大门,但有道闸来阻止外面的人,以及每个楼有保安人员,还有对讲系统等。韩国的居住小区分为独栋以及公寓这两种类型。韩国新建小区都是四四方方的,街区宽度在 500 米之内。一个街区分四个团地,街角会设置一些公共设施,如幼儿园、会所、公园等。老城区是街区制的,一个区块有几个独栋,区块周围

相关概念,居住小区,街区,街道


第一章 绪论城市的生与死》中所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如果街道有生气,那么城市就有生气,反之,如果城市沉闷,街道也一定是沉闷的[21]”。鲁道夫斯基就意大利的街道阐述:“街道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不论是住房还是宫殿,连续性和韵律是街道的重要因素。街道的旁边因为有连续的建筑物才成为街道。摩天楼加空地不可能是城市。”按照意大利的构思,街道两旁必须排满建筑,形成封闭空间。每个国家对街道的定义不太相同。

模式图,模式,邻里


第二章 居住街区的理论与实践新城市主义的推行两种住区模式:一种是杜安伊夫妇提出的“传统街区发展模式”(简称 TND),另一种是彼得卡尔索普提出的“公交导向发展模式”(简称 TOD)[28-29]。同时把握三个尺度,即以区域为范围的大尺度,以邻里为范围的中尺度,和以街区为范围的小尺度。“TND 模式”注重传统街坊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打破单调的功能分区。它不强调 功能分区 ,不以 大马路 和 公园里的高楼 为城市模型。它以邻里为社区的基本单元,邻里内有多种类型的住宅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每个邻里以 400 米左右为半径,规模约为 16-80 公顷,一般家庭到邻里中心的距离以小学为半径的范围内,二分之一英里。大概是步行 5 分钟的距离。公共的商业设施、广场、绿化布置在邻里中心周围。主张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主干道的道路宽度在 7-10 米左右,注重道路之间的联结,有利于自行车和人行的交通。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滨海社区是杜安尼夫妇设计的,就是典型的 TND模式 (如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爱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思考——以甘肃省天水市的情况分析为基础[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2期

2 杨文琪;;浅谈美国历史街区保护方法对国内历史街区的启示[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3期

3 ;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J];城市规划通讯;2014年22期

4 赵垚;晏宗权;;游客感知下的历史街区文脉延续——对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的反思[J];城市地理;2017年06期

5 沈佶平;殷景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精致重现街区文化氛围——以《苏州怡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江苏建设;2016年01期

6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03期

7 郭超;;瑞士卢塞恩古街区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3期

8 刘武君;英国街区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1995年01期

9 张杰;牛泽文;;历史街区的主体构成及其价值内涵[J];城市建筑;2017年18期

10 徐姣;陈肖静;;关于我国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旅游导刊;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2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莹;基于城市触媒理论历史街区更新策略探析[D];湖南大学;2014年

2 侯泽华;长沙潮宗街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复合策略探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贾侨生;城市记忆视角下历史街区活力复兴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郎帅;天津五大道街区新建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鹿霞;在一致性评估基础上的历史街区规划评估技术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夏安迪;“触媒效应”引导下的山西阳城老城区微更新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7 桂缤纷;城市绿色居住街区的开放性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王凯;历史街区机非混行路段道路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9 余独清;“城市修补”理念下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手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10 宋永伟;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6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46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