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漯河市薛庄村堡寨特色景观提升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9 17:09
   近年来,漯河市一直在探索特色乡村聚落发展的方法和道路,其中薛店村具有较强的典型性。针对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本文从整体环境风貌的层面出发,将视点聚焦于景观空间的节点整合和创新。本文从中原地区传统堡寨聚落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着手,梳理了平原乡村聚落的构成要素,并重点从薛庄村防御性空间营造对风貌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了寨墙、寨门、寨河等元素对薛庄村整体环境营造的影响。设计运用了外部空间理论,从空间的“地板、墙壁、天花板”三个方面研究了薛庄村的空间组合,分析了景观提升对乡村堡寨聚落的促进作用,重点指出整体风貌杂乱、特色化表达较弱、居民活动空间环境差,是当前薛庄村景观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运用景观构景手法,按照堡寨系统一体化思路,对薛庄村空间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堡寨聚落要有尺度适宜、环境舒适、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基本特征。同时,重点通过三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对乡村聚落发展的主要要求进行了总结。设计提出了寨墙“土+绿”的景观营造概念,并结合打造特色和立体绿化的思路,提出了在构筑、植物、水体几个方面的空间联系策略;并从聚落的交通布局、景观营造、民居风格等方面提出薛庄村景观提升的基本策略,总结了环状空间水体景观综合营造的方法,展望了平原乡村特色化景观提升的构想。
【学位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照片,现场照片


图 1-1 访谈现场照片Figure 1.1Live interview photos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注:下文图片不注明来源均为自绘或自摄1.3.2.4 图解分析法使用基础性的图解分析和总结性的文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古村落景观研究更加深和全面。大量的实地照片、谷歌影像的人工判读、ARCGIS 地形生成及布局结构、空间分的图纸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该村的认知度。

平面图,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平面图


图 2-1 郏县临沣寨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平面图Figure 2.1 The pla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project in jia county图片来源:http://itbbs.pconline.com.cn/dc/52689517.html作者于 2018 年初进行临沣寨考察,现状情况为三个寨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村寨建筑正在修复中,环状红石寨墙已经修复完工两段,环村水道的外围河道开挖连通工作挖掘进行中。在临沣寨的提升改造方面,外围环形寨河的整体优化和村寨内部古建筑的同样重要。寨河宽度十余米,水深 2-3 米,同时开挖贯通村内的几处水潭,将水潭与寨连,强化寨河综合环境处理。寨河与寨墙间距十余米,在这个环形空间里,布局着一条

照片,实景,照片,寨墙


图 2-2 临沣寨实景照片Figure2.2 Photo of linfeng village2.1.2 临沣寨的优势和不足临沣寨古村落建设的优势在于,资金投入较充足,专业古建筑修复团队入驻,对古建筑的修复理念较进步,使用原建筑材料尽量使建筑修旧如旧;寨内主干道路使用与寨墙相同的大块红石板铺筑,环境协调,乡土气氛浓厚;在提升寨河水质方面,目前正在开挖连通外围的天然河道,将引活水入寨河,可以预见的今后,水质的改善情况会比较好;红石寨墙的修复方面,已有两段寨墙修复完成,可由寨内寨门两侧登石梯至寨墙顶,红石寨墙的风格气质和寨内古建筑相得益彰,整体感强。在改造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寨墙和寨河建设过于独立,联系性不够;环形寨河滨水护坡形式单一,只有一、二种护坡形式;沿寨河等间距阵列种植一排小乔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体的自然气氛。这些在今后的建设修复过程中,都有机会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2.1.3 从中得到的启示据以上分析,作者得到在古村落提升设计方面的几点启示。例如古建筑修复的专业性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施文;刘奇志;王富海;石楠;袁奇峰;施卫良;邹兵;王世福;段德罡;俞滨洋;黄亚平;;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J];城市规划;2015年01期

2 范晓琳;苗琨;吕锐;;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J];华中建筑;2011年02期

3 陈诚;陈雯;王波;;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区划定与分区[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4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5 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6 贾德华;王万喜;;障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7 范凌云;郑皓;;西北旱区水环境生态敏感性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年04期

8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9 林超;;试论地理学的性质[J];地理科学;1981年02期

10 陈述彭 ,杨利普;遵义附近之聚落[J];地理学报;1943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佳;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成亮;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许晓明;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苏晖;长沙市乡村聚落形态特征及类型划分[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任薇;湘西舒家塘古堡寨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李卫红;框景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4 代琛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德礼;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黄强;山西堡寨式聚落的防御体系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6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76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