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呼和浩特市城市形态演变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0 01:24
   城市是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经过发展和演化而形成的城市形态具有持久性,它们镌刻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同时也被证明了形态本身是为了能适应周边环境变化和功能布局要求而存在,所以城市形态蕴含着宝贵的建城经验与智慧。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应当尊重传统,寻求真实,找出其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要素,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者们不懈的追求。而城市形态的演化与变迁,是城市生命力的延续与传承,是城市发展历程最真实的写照。本文在1976年、1987年、1994年、2000年、2004年、2009年、2015年七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查询,运用GIS技术,对呼和浩特市不断演化的城市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利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等指标对城市外部形态特征和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解构内部路网系统,分析其内部形态的演进规律;最后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道路交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角度诠释了呼和浩特市城市形态演变影响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城市外部形态的变化用分位数和紧凑度表征。通过计算,分维数与紧凑度呈对应关系,城市分维数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态势,而紧凑度由下降较快逐渐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总的来看,呼和浩特市近40年城市外部形态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向外扩展—内部填充—趋于稳定。城市由开始的缓慢蔓延式增长,到城市向外扩展逐年趋于规则,城市外围结构形态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城市以内部空隙填充为主,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转为集约型,城市内部空间资源利用和配置方式更加合理。(2)运用空间句法对城市内部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994年之前,城市内部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城市生活中心;1994—2015年,新华大街、昭乌达路、哲里木路、海拉尔大街以及成吉思汗大街,这些地段承担了城市生活中心功能,城市功能比较集聚,这也是造成呼和浩特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同时在2015年,火车东站周围成为呼和浩特东部区域城市生活中心。经过可理解度的计算发现1976—2015在城市扩张和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3)通过结合专业资料等对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得出城市形态演变受到自然环境、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人口要素、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其中自然环境要素是外部作用力;人口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城市总体规划则通过适合的干预时机和手段对城市形态演总体格局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最后交通要素对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局部用地扩展中产生引导作用。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2
【部分图文】:

呼和浩特市城市形态演变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路线图

呼和浩特市区,位图


14图 3-1 呼和浩特市区位图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和教育中心,也是“呼—包—鄂—榆”经济圈重要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形地貌呼和浩特市北依大青山,东倚蛮汉山,北部和东南部为山地地形,南部和西南部为山前冲积而成的土默特平原。整体东北部高而西南部低,从东北往西南方向倾斜的地势。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达到 2280 米,是市域最高点,最低点高

变化图,建成区面积,呼和浩特市,变化图


20图 4-1 呼和浩特市 1976 年—2015 年建成区面积扩展变化图表 4-1 呼和浩特市 1976 年—2015 年提取各时期建成区面积统计表年份 1976 年 1987 年 1994 年 2000 年 2004 年 2009 年 2015 年面积(km2) 51.16 61.73 75.41 83.03 135.00 172.24 260.004.2.1.1 建成区年均扩展面积演化分析计算公式:(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城市形态的分维估算与分形判定[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5期

2 朱宁;任云英;高琦;;城市形态研究综述[J];华中建筑;2016年01期

3 王慧芳;周恺;;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4 姚圣;田银生;陈锦棠;;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及其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城市规划;2013年11期

5 汪坚强;朱渊;王勇;;大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探析——以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6 布仁;范海娇;;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及规划编制简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侯鑫;王晓萍;王绚;;基于GIS与VR技术的开埠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方法建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李迈;梁荣;董勇;;呼和浩特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扩展方向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3年02期

9 王洁晶;汪芳;刘锐;;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对比研究[J];规划师;2012年06期

10 詹庆明;徐涛;周俊;;基于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健;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广州传统城市街区的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海岩;近代以来武汉昙华林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及动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陶雨薇;现代闻喜县城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邓琦;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邵阳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飞;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城市绿色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杨贤房;南昌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勤;城市形态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杨;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刘义军;武汉市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7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