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南京老城区内秦淮河水系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2:32
   作为南京的母亲河,内秦淮河水系地位显著,同时也是南京的人文窗口和城市名片。为了追求“青山绿水”,南京内秦淮河水系不断进行治理改善。本文通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分析评价体系,研究其现状特征,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果,总结评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对内秦淮河水系各河道的现状分析与评价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滨水景观分析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构建研究框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分析评价框架的建立过程和实际操作的研究流程,确定各级指标及其分级评价标准和理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本文从自然生态、景观空间、人文历史三个方面对内秦淮河水系各河道的水质、植被、周边建设、驳岸空间、滨水空间、桥梁、水系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资源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现状总体情况。然后,通过对比和统计分析,寻找到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层面和景观设计层面提出优化策略。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分析评价体系从整体角度掌握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现状,为日后从根本上提升其总体景观质量,恢复内秦淮河水系的生机与活力提供借鉴。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8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研究对象


水体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5]。一般情况下定义“滨水区”范围包括 200-300m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 1-2km。根据研究对象的,可以限定在从水际线到陆地第一个街区的范围[6]。为了更深入整体的了解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本文的研究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一种为城市总体尺度,另一种为河道尺度。城市总体尺度以研究宏观的水系情如水系周边建设。其滨水区范围既不能过小,无法包含影响滨水区的要素;也,影响研究的准确性。结合滨水区的定义和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南京秦淮河水系城市总体尺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从水际线到陆地第一个街区出现小区围墙以及城墙所围合出的区域范围。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以城市道路作为边界,在较大范围内没有城市道路或支路时则以小区围墙和限定南京老城区的。而河道尺度以研究两岸视觉所见之水体、植被、驳岸、建筑等情况为主,不,所以将内秦淮河水系河道尺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从水际线向陆地延伸约 50。故而本文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如下图所示,总体尺度研究区域总面积约为,河道尺度研究区域总面积约为 249 公顷。本文以河道尺度作为分析评价体系究范围,以城市总体尺度作为辅助研究范围。

滨水景观,归纳总结,相关研究,研究方法


图 1.5- 1 研究框架1.6 本章小结本章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与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研究对象及其不同尺度下的研究范围。并从滨水景观评价和滨水景观两大方面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了解目前相关研究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示意图,指标,内秦淮河,三级


12图 2.1- 1 研究流程图2.2 分析评价指标与分级评价标准根据国内外滨水景观分析评价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南京老城区内秦淮河水系的特征本文将从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和人文历史三个方面建立内秦淮河水系滨水景观分析评价体系。将各类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的细化,三级指标为二级指标的细化,最后将三级指标进行分级赋分,其中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和人文历史为三大一级指标。各项三级指标尽量依据较为直观的标准进行分级,各河道的河段按不同等级赋予对应的分值,再对其进行量化统计以获得较为客观、合理的各河道评价结果。一条河道某项指标的整体情况以该河图 2.2- 1 框架组成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茹;;自然-亲水-文化的城市河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3期

2 曹欠欠;王兴科;;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保科技;2014年02期

3 刘华;韩冬青;;南京老城内河水系形态演化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4年04期

4 许思扬;陈振光;;混合功能发展概念解读与分类探讨[J];规划师;2012年07期

5 朱润钰;甄峰;;城市滨水景观评价研究初探——以南京市莫愁湖滨水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8年01期

6 周晓虹;;国家、市场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J];社会学研究;2008年01期

7 钱筠;聂柯;王晓俊;;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问题与对策[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11期

8 汪霞;魏则菘;李跃文;;滨水建筑环境的控制与营造[J];建筑科学;2007年09期

9 吴桂萍;;关于城市绿地生态评价不同指标的比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年07期

10 王琳;宫兆国;张炯;李永昌;;综合指标法评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建非;广州城市水系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敏;徽州传统建筑质量评价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2 陆菲;苏州古城区河流景观质量分析与评价[D];苏州大学;2016年

3 牟奇玲;城市河流可达性的多尺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爽爽;基于河流健康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魏明华;基于不确定型AHP桥梁景观Fuzzy评价及其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庆哲;城市河流景观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乔文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聂柯;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马会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杨猛;城市景观水体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9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9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