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能源互联网中气网与电网的协调控制

发布时间:2020-12-07 01:02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清洁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大量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电网,这种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能源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针对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所引起的电网的刚性波动以及冷-热-电三联供的发展,本文利用天然气管网与微燃机组成的发电系统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通过对天然气管网和微燃机组成的气电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将电网的刚性波动转化为天然气管网的柔性波动,在间歇性分布式电能大量接入电网的背景下,对气电系统与光电系统组成的混合微电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天然气管网和微燃机联合仿真中各元件的数学模型构建了管道、阀门、以及微燃机各个元件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解决了天然气管道元件在实时仿真时存在的代数环问题,搭建了管道元件的实时仿真模型。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通过对天然气管网与微燃机的联合仿真,分析了天然气网负荷变化对微燃机输出功率的影响以及微燃机出力变化对天然气网的影响。2)根据气电系统的结构,采用双PWM变换器对微燃机发电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其中变换器中的整流器模型的控制策略采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逆变器模型...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能源互联网中气网与电网的协调控制


015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比例

模型图,Simulink模型,管道,输入量


图 2.2 管道 I 的 Simulink 模型图管道 II 主要用于拓扑结构为环状的天然气管网或者是出口压力可调的管网中,其输入量为管道的进出口压力,输出量为管道的进出口流量,在出口压力可调的管网中,管道 II 的上级管道均为管道 I,两个管道 I 的出口压力分别作为管道 II 的输入量,管道 II 输出的出口流量为用户的燃气负荷,入口流量反馈到上级管道中作为上级管道的输入量;在环网中,管道 II 的进出口流量均作为与之相连管道的输入量,管道 II 的 Simulink 模型如图 2.3 所示。

模型图,管道,模型图,输入量


道 II 的输入量,管道 II 输出的出口流量为用户的燃气负荷,入口流量反馈到上级管道中作为上级管道的输入量;在环网中,管道 II 的进出口流量均作为与之相连管道的输入量,管道 II 的 Simulink 模型如图 2.3 所示。图 2.3 管道 II 的 Simulink 模型图将管道的长度、直径等参数进行封装,可以得到图 2.4 管道的封装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型燃气轮机与天然气管网接口建模及联合仿真研究[J]. 吴越文,郝正航,张宏宇,陈卓.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微型燃气轮机系统中的双PWM换流器应用研究[J]. 陈贵银.  舰船科学技术. 2017(10)
[3]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J]. 本刊编辑部.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6(06)
[4]考虑天然气网络状态的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J]. 王伟亮,王丹,贾宏杰,陈沼宇,郭炳庆,周海明,范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05)
[5]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计算方法[J]. 王英瑞,曾博,郭经,史佳琪,张建华.  电网技术. 2016(10)
[6]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典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综述[J]. 王伟亮,王丹,贾宏杰,陈沼宇,郭炳庆,周海明,范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2)
[7]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多能流静态安全分析方法[J]. 潘昭光,孙宏斌,郭庆来.  电网技术. 2016(06)
[8]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初探[J]. 曾鸣,杨雍琦,李源非,曾博,程俊,白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03)
[9]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吴建中,贾宏杰.  电工技术学报. 2016(01)
[10]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J]. 王毅,张宁,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2)

博士论文
[1]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 陈凯.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电/气/热微型能源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能量管理研究[D]. 徐宪东.天津大学 2014
[3]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D]. 杨锦成.上海交通大学 2009
[4]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D]. 冯志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06
[5]天然气—电力混合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 张义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微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研究[D]. 罗星星.江苏科技大学 2015
[2]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方案评价分析[D]. 王玉娟.河北工程大学 2014
[3]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研究[D]. 尤丽萍.华侨大学 2014
[4]30kW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性能研究[D]. 李莹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5]具有自定义功能的能源工程系统模块化仿真研究[D]. 李林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2
[6]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及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D]. 郝宁.华北电力大学 2011
[7]光伏与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微网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 邓浩.重庆大学 2011
[8]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D]. 王富卿.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9]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模拟研究[D]. 施晓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微型燃气轮机冷电联供系统能量优化与管理[D]. 许东.天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2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02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