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接驳地铁的支线小巴站点空间设计及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深港两地案例对比探讨

发布时间:2020-12-21 10:57
  随着深圳市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居民公交出行在日常生活中占比越来越重,但公交服务的水平与居民的期望和要求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以地铁和干线公交为主干的公共交通线网只能满足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上的客运需求,其站点的服务范围无法很好的覆盖街区内部,公交微循环网络有待完善。从2015年起,深圳开始了支线小巴的布设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巴线路的首末站规划建设不够完善,现有小巴总站多为临时占地或是与常规公交共用的总站,站内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流线混乱;线路与地铁联系不够密切,有些接驳站点距离地铁站过远,对乘客的接驳换乘造成不便;线路与城市干道上的常规公交线路重合过多,没有体现支线小巴“走街串巷”,服务街区内部的特点,种种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支线小巴的发展,使其不能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与深圳一界之隔的香港的城市发展一直坚持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小巴站点的规划和建设方面也积攒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本文选取了深港两地小巴线路的典型案例,对其线路的站点,包括首末总站和中途站点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总结香港建设小巴站点的相关经验及深圳的不足之处,并从城市规划...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接驳地铁的支线小巴站点空间设计及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深港两地案例对比探讨


1城市支线小巴服务模式示意

支线,深圳,来源,常规公交


1.2.1.4 支线小巴与常规公交的区别辨析从本质上讲,支线小巴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但在线路布置、运营模式等方面与城市常规公交有很大区别,两者的区别见表 1.2-1:表 1.2-1 支线小巴与常规公交的区别分析表图 1.2-2 深圳的支线小巴来源:网络图 1.2.1 城市支线小巴服务模式示意来源:网络

分布图,公共交通,乘客,分布图


.1-1 按公共交通分类的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分布图(2017 年 10 月数来源:香港运输署网站 http://www.td.gov.hk巴线路运行也采用“定线、定点”的方式,与香港的特点相似,所以本文研究选取的香港案例均为绿为一种辅助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职责是补充香,即轨道交通和专营巴士的不足,为客流量大、班捷的公交服务,或是为人口分布相对比较松散,假济的地区提供公交服务。全香港现共有 452 条绿色线 87 条,九龙有小巴线路 110 条,新界有小巴线线路是联系居住区到地铁站等公交枢纽,或是联系施、商业等)的点对点的驳运线路,因此,笔者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交都市”的要素体系与香港经验[J]. 刘倩,王缉宪,陈安鑫.  住区. 2017(04)
[2]面向绿色开放街区的支路规划设计探讨[J]. 江玉,邓军,晏克非.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6(01)
[3]城市街区尺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 陈琳.  山西建筑. 2016(16)
[4]深圳市道路网实际使用状况及对主要设计规范的检验[J]. 杨靖芸,郝新华,周素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路网密度对城市公共汽车交通发展的影响[J]. 蔡军,路晓东.  城市交通. 2016(02)
[6]基于可达性的公交微循环系统设计方法[J]. 莫一魁,王凯.  价值工程. 2015(30)
[7]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黄建中,余波.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8]基于日常服务设施步行者使用特征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江浦路街道为例[J]. 卢银桃.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5)
[9]深圳市公交首末站配建实施机制研究[J]. 林锦山,孙永海,梁倩玉.  规划师. 2013(07)
[10]公交都市的理解和对策[J]. 陈阳,杨涛.  现代城市研究. 2013(01)

博士论文
[1]面向换乘站点的灵活型公交微循环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潘述亮.山东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引入交通微循环的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初探[D]. 储薇薇.深圳大学 2017
[2]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 高亚楠.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城市居住区公交微循环系统研究[D]. 张锐.长安大学 2015
[4]广州市微循环公交运行效果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徐杨.华南理工大学 2015
[5]深圳市小支线巴士服务模式研究[D]. 张玉琇.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交微循环研究[D]. 魏强.西南交通大学 2014
[7]城市微循环公交客流特性分析及站点规划方法研究[D]. 武苗苗.长安大学 2014
[8]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微循环路网优化研究[D]. 钟媚.西南交通大学 2013
[9]北京快速公共交通网络“最后一公里”困境研究[D]. 解超.首都师范大学 2010
[10]常规公交停靠站优化设置研究[D]. 田春春.中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29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29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