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16:0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质安全保障也显得越发重要,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设置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点能有效监测城市管网水质变化动态,这对于保障供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三峡库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17YFC0404706)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城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对其供水特点进行分析,构建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并初步提出可应用于山地城市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为山地城市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首先,借助于EPANET 2.0软件构建管网拓扑结构,进而建立管网水力与水质延时动态模型。通过模型得到管网中各管段的流速、水流传输时间,同时可模拟污染物入侵,为建立突发污染时水质监测点优化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建立了常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数学模型(?),该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基于覆盖数量法水质监测点选址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节点余氯权重因素,在约束条件中增加了节点水龄的约束。由此提出了可解决这类问题的遗传算法和Intlinprog函数。接下来,研究了管网突发污染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计...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供水系统的主要薄弱环节Fig.1.1Themainweaknessofwatersupplysystem
图 1.2 水质模型研究分类图Fig. 1.2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quality model水质模型研究现状年, Wood[10]提出了水质模型这个概念,之后对管网中水质,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1985 年,Males算法,用于求解在稳态条件下管网中的水的混合及分配出了一个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该模型可用来预测氯浓度。建立水质稳态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管网的一般特征和测试模型常常被用在在管网系统水质初步分析阶段。随着研究识到,常规情况下实际管网中的化学物质不可能分布的十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管网水质状况的预测,它仅可以作为估的手段。几年,其他学者对于非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进行了补充,态、动态水质模型,如 Clark[12]于 1986 年提出的一个使用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覆盖集的突发污染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模型改进[J]. 张鹏,余健.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7)
[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水质采样点布置及合格率计算方法的探讨[J]. 李佳达,陶涛. 净水技术. 2016(06)
[3]水质模型在深圳前海水城中的应用[J]. 朱闻博.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3)
[4]兰州水污染事件得与失[J]. 姜维. 决策. 2014(06)
[5]基于污染源反追踪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J]. 刘书明,吴雪,欧阳乐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6]现代化大都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及评价——以国内某大城市为例[J]. 朱官平,周勤.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5)
[7]地震多发地区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J]. 龙天渝,杜坤,程超,邰明明. 给水排水. 2012(07)
[8]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概述[J]. 肖晓伟,肖迪,林锦国,肖玉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03)
[9]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研究进展[J]. 刘书明,刘文君,陈晋端. 中国给水排水. 2009(22)
[10]基于节点水龄的供水管网水质研究[J]. 李寻,张土乔,翁风永,徐江和.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9)
博士论文
[1]供水管网水质模型校正及水质监控研究[D]. 王鸿翔.浙江大学 2009
[2]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状态研究[D]. 岳琳.天津大学 2008
[3]给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选址研究[D]. 黄亚东.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余氯衰减一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试验研究[D]. 郝艳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2]供水管网水力水质的模拟研究[D]. 叶佳琪.重庆大学 2016
[3]山地城市给水管网优化以及遗传算法的应用[D]. 吴珊.重庆大学 2015
[4]供水管网双T型节点混合模型试验研究[D]. 陶良.浙江大学 2015
[5]基于节点水龄分析的供水管网水质优化技术研究[D]. 李璞.青岛理工大学 2013
[6]G市某管网水力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研究[D]. 张鹏.湖南大学 2013
[7]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其校核研究[D]. 孙柏.湖南大学 2012
[8]城市日用水量预测及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东豫.青岛理工大学 2010
[9]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优化技术研究[D]. 杨其文.重庆大学 2006
[10]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王阳.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2038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供水系统的主要薄弱环节Fig.1.1Themainweaknessofwatersupplysystem
图 1.2 水质模型研究分类图Fig. 1.2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quality model水质模型研究现状年, Wood[10]提出了水质模型这个概念,之后对管网中水质,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1985 年,Males算法,用于求解在稳态条件下管网中的水的混合及分配出了一个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该模型可用来预测氯浓度。建立水质稳态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管网的一般特征和测试模型常常被用在在管网系统水质初步分析阶段。随着研究识到,常规情况下实际管网中的化学物质不可能分布的十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管网水质状况的预测,它仅可以作为估的手段。几年,其他学者对于非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进行了补充,态、动态水质模型,如 Clark[12]于 1986 年提出的一个使用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覆盖集的突发污染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模型改进[J]. 张鹏,余健.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7)
[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水质采样点布置及合格率计算方法的探讨[J]. 李佳达,陶涛. 净水技术. 2016(06)
[3]水质模型在深圳前海水城中的应用[J]. 朱闻博.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3)
[4]兰州水污染事件得与失[J]. 姜维. 决策. 2014(06)
[5]基于污染源反追踪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J]. 刘书明,吴雪,欧阳乐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6]现代化大都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及评价——以国内某大城市为例[J]. 朱官平,周勤.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5)
[7]地震多发地区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J]. 龙天渝,杜坤,程超,邰明明. 给水排水. 2012(07)
[8]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概述[J]. 肖晓伟,肖迪,林锦国,肖玉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03)
[9]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研究进展[J]. 刘书明,刘文君,陈晋端. 中国给水排水. 2009(22)
[10]基于节点水龄的供水管网水质研究[J]. 李寻,张土乔,翁风永,徐江和.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9)
博士论文
[1]供水管网水质模型校正及水质监控研究[D]. 王鸿翔.浙江大学 2009
[2]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状态研究[D]. 岳琳.天津大学 2008
[3]给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选址研究[D]. 黄亚东.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余氯衰减一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试验研究[D]. 郝艳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2]供水管网水力水质的模拟研究[D]. 叶佳琪.重庆大学 2016
[3]山地城市给水管网优化以及遗传算法的应用[D]. 吴珊.重庆大学 2015
[4]供水管网双T型节点混合模型试验研究[D]. 陶良.浙江大学 2015
[5]基于节点水龄分析的供水管网水质优化技术研究[D]. 李璞.青岛理工大学 2013
[6]G市某管网水力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研究[D]. 张鹏.湖南大学 2013
[7]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其校核研究[D]. 孙柏.湖南大学 2012
[8]城市日用水量预测及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东豫.青岛理工大学 2010
[9]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优化技术研究[D]. 杨其文.重庆大学 2006
[10]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王阳.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3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