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文态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06:12
  中原文化深厚、悠远,但由于多元环境要素等原因的影响,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不够及方法的使用不当,使得大部分古城镇都缺失了历史记忆、丧失了自我的认同感。河南省作为文化产业的大省,具有文化遗产的传统村镇众多,挖掘历史文化名镇特有的空间特色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延续民族文化,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村镇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可以为保存中原传统文化的精髓做贡献,对于提升中原地区传统村镇的价值影响深远。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迷失了方向,多元的环境要素对它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保护中特色缺失导致文化特征与物质空间分离。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重要和迫切的今天,物质空间载体在历史的长河已经衰败、消逝,但是与物质空间载体所对应的文化现象则得以保留的现状条件下。本文以朱仙镇的文态空间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物质空间载体所对应的文化成因、生成脉络及现存状态下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对比分析、统计归纳等方法对当下朱仙镇文态空间环境中的存续问题进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理论,提出...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元环境要素对历史文化名镇发展的影响
        1.1.2 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历史文化名镇文化传承的冲击
        1.1.3 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保护中的特色缺失
    1.2 研究目的及学术作用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学术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文态空间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历史文化名镇
        2.1.2 文化空间与文态空间辨析
        2.1.3 文态空间构成元素
    2.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2.1 有机更新
        2.2.2 系统理论
        2.2.3 场所理论
        2.2.4 活态保护
    2.3 本章小结
3 朱仙镇文态空间特征分析
    3.1 朱仙镇概况
        3.1.1 地理区位
        3.1.2 自然条件与人文背景
        3.1.3 历史沿革
    3.2 朱仙镇物质及非物质文态空间概况及特征分析
        3.2.1 朱仙镇镇域文态格局
        3.2.2 街巷文态空间
        3.2.3 朱仙镇典型建筑类型及其特征
        3.2.4 朱仙镇文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朱仙镇文态空间面临的问题及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4.1 朱仙镇文态空间面临的矛盾与危机
        4.1.1 文态空间环境弱化
        4.1.2 文态空间的保护简单化
        4.1.3 文态空间保护趋于同质化
        4.1.4 文态空间空巢化
        4.1.5 传承困难、保护意识停滞化
    4.2 文态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4.2.1 整体性原则
        4.2.2 原真性原则
        4.2.3 动态性原则
        4.2.4 人本主义原则
        4.2.5 有机更新的原则
    4.3 小结
5 朱仙镇文态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5.1 有机整合古镇环境与格局
        5.1.1 自然景观环境整合
        5.1.2 划分保护空间层级
        5.1.3 镇域重点格局保护
    5.2 延续、完善线性空间结构
        5.2.1 调整街巷产业功能
        5.2.2 轴线强化
        5.2.3 空间文化融合
    5.3 传统建筑文态空间整治
        5.3.1 建筑风貌中的空间迎合
        5.3.2 模式引导
        5.3.3 地域材料的运用
        5.3.4 节能及微气候改善
    5.4 活化文态空间节点
        5.4.1 碎片空间利用修补
        5.4.2 节点空间修补
        5.4.3 文态空间节点创新
        5.4.4 景观小品营造
    5.5 政策引导及社会协作机制
        5.5.1 跨行政区划下的政策引导
        5.5.2 政策引导下的文态复兴
        5.5.3 尝试与现代方式结合
        5.5.4 古镇区人口规模控制
6 结语
    6.1 论文创新性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运河申遗成功背景下朱仙镇旅游发展思考[J]. 洪鹏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5(21)
[2]《朱仙镇新河记碑》再研究——水利碑刻与中原水环境变迁研究之二[J]. 陈隆文,代玄烨.  中原文物. 2015(02)
[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兼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导则》的编制[J]. 郑国珍.  中国文化遗产. 2015(01)
[4]回汉杂居社区伊斯兰社会文化空间的构建——以滇中纳古镇为例[J]. 薛熙明,杨茜好,马创.  民族学刊. 2015(01)
[5]基于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历史文化名镇更新设计——以开封朱仙镇为例[J]. 韦峰,徐维波.  现代城市研究. 2014(06)
[6]《威尼斯宪章》的足迹与中国遗产保护的行踪——纪念《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问世50年[J]. 朱光亚.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2)
[7]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研究[J]. 易纯.  重庆建筑. 2012(07)
[8]基于当前“镇”研究的思考[J]. 熊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9]历史名镇——朱仙镇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思考[J]. 王玉芳.  商场现代化. 2008(26)
[10]以国际宪章为线索的传统人居聚落遗产保护历程的研究[J]. 胡光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张东.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从空间到场所[D]. 张郢娴.天津大学 2012
[3]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季诚迁.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平顶山市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 杨俊涛.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朱仙镇旅游城镇化发展及模式选择研究[D]. 邓茜.河南大学 2015
[3]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D]. 张利丽.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研究[D]. 降向端.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现象学视角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 邓曦.大连理工大学 2013
[6]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研究[D]. 田冬梅.山东大学 2013
[7]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历史村镇保护开发策略研究[D]. 熊健吾.重庆大学 2012
[8]朱仙镇清真北寺研究[D]. 贺子奇.河南大学 2010
[9]从“活态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的转变[D]. 蒲娇.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5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35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