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滨海城市小尺度区域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要素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5:20
我国寒地滨海城市气候比较特殊,地理特征复杂且城市规划布局与其他城市不同。气候环境受到水陆风和季风以及寒冷地区大环境的影响。寒地滨海城市经常出现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风大的情况,大气污染及源排放强度受海陆交换强,污染物扩散效率高使雾霾及冬季暴雪等极端天气高频出现,再加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使得本来就严峻的环境问题变得更为凸显,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选取寒地滨海城市大连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搜集整合信息,根据市区不同的用地性质,选取气象参数(温湿度、风速风向、空气品质)测量点共计60个点位,即2016年全年的30个测量点位和2017年夏季30个点位进行现场实测采集和实地调研,梳理总结2016年30个点位冬夏一整年调研所得的自然环境基础数据和人居环境本底数据体系并与人居环境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点位用地属性包括居住区,商业金融区,科研教育区,城市公园,工业区,及其他公共用地(市政,医疗,仓储,特殊用地等)。本文在实测点位中选取不同用地性质最具有代表性的5个测点,科研教育A1测点、商业金融D1测点、工业用地B3测点、居住用地D2测点、绿地广场C6测点。对此5个测点进行实测数据分析,...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和动态
1.2.1 城市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耦合关系研究
1.2.2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1.2.3 关于微气候和热环境的模拟分析研究
1.3 相关概念
1.3.1 寒地滨海城市
1.3.2 小尺度
1.3.3 人居环境要素
1.3.4 建筑形态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影因素及现状
2.1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要素
2.1.1 温度
2.1.2 湿度
2.1.3 风环境
2.1.4 太阳辐射
2.1.5 空气品质
2.2 寒地滨海城市的独特气候特征
2.2.1 寒地滨海城市气候概况
2.2.2 寒地滨海城市风环境
2.2.3 寒地滨海城市气温变化
2.2.4 寒地滨海城市降水量变化
2.3 空间形态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3.1 空间形态指标
2.3.2 其他形态指标
2.3.3 用地类型
2.3.4 空间平面形态
2.4 本章小结
3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实测研究
3.1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实测
3.1.1 实测选点
3.1.2 调研工具
3.2 小尺度范围实测区域建筑形态
3.2.1 500m范围实测点位概况
3.2.2 500m范围实测点位建筑形态参数
3.3 寒地滨海城市夏季人居环境实测结果分析
3.3.1 夏季实测点位分组
3.3.2 夏季500m范围内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关联性
3.3.3 夏季实测空气品质
3.4 寒地滨海城市冬季人居环境实测结果分析
3.4.1 冬季实测点位分组
3.4.2 冬季建筑高度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3 冬季建筑密度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4 冬季绿化覆盖率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5 冬季实测空气品质
3.5 本章小结
4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典型点位实测分析
4.1 ENVI-met模拟点位选取
4.2 模拟点位1实测数据分析
4.2.1 点位基本信息
4.2.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3 模拟点位2实测数据分析
4.3.1 点位基本信息
4.3.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4 模拟点位3实测数据分析
4.4.1 点位基本信息
4.4.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5 模拟点位4实测数据分析
4.5.1 点位基本信息
4.5.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6 模拟点位5实测数据分析
4.6.1 点位基本信息
4.6.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关联性ENVI-met模拟研究
5.1 ENVI-met数值模型模拟
5.2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5.3 ENVI-met模拟点位模拟数据关联性分析
5.3.1 建筑高度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3.2 建筑密度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3.3 绿化覆盖率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庭院式居住组团平面形态对PM2.5扩散的影响[J]. 马西娜,马方,赵敬源,郭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4)
[2]城市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J]. 苏钠,周典,孙宏生.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4)
[3]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及其参数化条件下风环境模拟[J]. 张云伟,顾兆林,周典.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5)
[4]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J]. 周博,王洪羿,陆伟,刘建军,李铁丽. 建筑学报. 2016(S1)
[5]从街道峡谷到街区层峡:城市形态与微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 王振,李保峰,黄媛. 南方建筑. 2016(03)
[6]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 李雪铭,田深圳. 地理科学. 2015(12)
[7]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街区形态要素的相关性研究[J]. 陈宏,李保峰,张卫宁. 城市建筑. 2015(31)
[8]应用微气候热舒适分区的街道空间形态初探[J]. 冷红,马彦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5(06)
[9]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冷红,袁青.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6)
[10]城市环境气候信息在德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 任超,吴恩融,卢茨·卡施纳. 国际城市规划. 2013(04)
博士论文
[1]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7087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和动态
1.2.1 城市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耦合关系研究
1.2.2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1.2.3 关于微气候和热环境的模拟分析研究
1.3 相关概念
1.3.1 寒地滨海城市
1.3.2 小尺度
1.3.3 人居环境要素
1.3.4 建筑形态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影因素及现状
2.1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要素
2.1.1 温度
2.1.2 湿度
2.1.3 风环境
2.1.4 太阳辐射
2.1.5 空气品质
2.2 寒地滨海城市的独特气候特征
2.2.1 寒地滨海城市气候概况
2.2.2 寒地滨海城市风环境
2.2.3 寒地滨海城市气温变化
2.2.4 寒地滨海城市降水量变化
2.3 空间形态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3.1 空间形态指标
2.3.2 其他形态指标
2.3.3 用地类型
2.3.4 空间平面形态
2.4 本章小结
3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实测研究
3.1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实测
3.1.1 实测选点
3.1.2 调研工具
3.2 小尺度范围实测区域建筑形态
3.2.1 500m范围实测点位概况
3.2.2 500m范围实测点位建筑形态参数
3.3 寒地滨海城市夏季人居环境实测结果分析
3.3.1 夏季实测点位分组
3.3.2 夏季500m范围内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关联性
3.3.3 夏季实测空气品质
3.4 寒地滨海城市冬季人居环境实测结果分析
3.4.1 冬季实测点位分组
3.4.2 冬季建筑高度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3 冬季建筑密度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4 冬季绿化覆盖率与人居环境要素分析
3.4.5 冬季实测空气品质
3.5 本章小结
4 寒地滨海城市人居环境典型点位实测分析
4.1 ENVI-met模拟点位选取
4.2 模拟点位1实测数据分析
4.2.1 点位基本信息
4.2.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3 模拟点位2实测数据分析
4.3.1 点位基本信息
4.3.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4 模拟点位3实测数据分析
4.4.1 点位基本信息
4.4.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5 模拟点位4实测数据分析
4.5.1 点位基本信息
4.5.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6 模拟点位5实测数据分析
4.6.1 点位基本信息
4.6.2 点位实测数据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关联性ENVI-met模拟研究
5.1 ENVI-met数值模型模拟
5.2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5.3 ENVI-met模拟点位模拟数据关联性分析
5.3.1 建筑高度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3.2 建筑密度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3.3 绿化覆盖率与人居环境要素ENVI-met模拟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庭院式居住组团平面形态对PM2.5扩散的影响[J]. 马西娜,马方,赵敬源,郭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4)
[2]城市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J]. 苏钠,周典,孙宏生.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4)
[3]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及其参数化条件下风环境模拟[J]. 张云伟,顾兆林,周典.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5)
[4]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J]. 周博,王洪羿,陆伟,刘建军,李铁丽. 建筑学报. 2016(S1)
[5]从街道峡谷到街区层峡:城市形态与微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 王振,李保峰,黄媛. 南方建筑. 2016(03)
[6]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 李雪铭,田深圳. 地理科学. 2015(12)
[7]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街区形态要素的相关性研究[J]. 陈宏,李保峰,张卫宁. 城市建筑. 2015(31)
[8]应用微气候热舒适分区的街道空间形态初探[J]. 冷红,马彦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5(06)
[9]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冷红,袁青.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6)
[10]城市环境气候信息在德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 任超,吴恩融,卢茨·卡施纳. 国际城市规划. 2013(04)
博士论文
[1]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7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7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