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延安方塔“知水园”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3 14:42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来满足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新需求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滨湖空间作为城市宝贵的生态空间和稀有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新形势下其地位和作用必将更加突出。创新设计方法赋予该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应对新时代、新需求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丰富宜人的形式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艺术和文化,将其营造手法运用到现代滨湖空间设计中,对赋予空间文化内涵、凸显空间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特征和滨湖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滨湖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古典园林与滨湖空间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中运用具有可行性。通过案例佐证,从加载内涵、功能主导、多元限定和艺术表达四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静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旨在使滨湖空间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空间形态及诗情画意的空间情义,即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特征。通过突出核心、曲折建构、诱导渗透和模糊过渡四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动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详...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文化自信的基础
        1.1.2 中观背景——生态修复的举措
        1.1.3 微观背景——延安城市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与滨湖空间基础研究
    2.1 滨湖空间与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1.1 城市滨湖空间的概述
        2.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静态组织特征
        2.2.1 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
        2.2.2 表里如一的功能构成
        2.2.3 虚实结合的空间形态
        2.2.4 意境为先、艺术表达
    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动态组织特征
        2.3.1 画意统筹的空间布局
        2.3.2 曲折统一的空间结构
        2.3.3 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
        2.3.4 主导全局的模糊空间
    2.4 滨湖空间的现代特征
        2.4.1 审美取向与设计思潮
        2.4.2 基本模式
        2.4.3 存在问题
    2.5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滨湖空间应用的可行性
        2.5.1 相同的功能需求奠定了基础
        2.5.2 同一主导物质要素更具借鉴价值
        2.5.3 同一价值取向成为运用的内在推动力
    2.6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静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1 加载文化赋予内涵
        3.1.1 传承历史文化
        3.1.2 融入地域文化
        3.1.3 创新文化因子
    3.2 致用为基以形促能
        3.2.1 功能主导
        3.2.2 形式促进
    3.3 开合并济丰富多元
        3.3.1 限定尺度多元
        3.3.2 构成手法多元
        3.3.3 组成要素多元
    3.4 诗情画意艺术表达
        3.4.1 立意为宗
        3.4.2 审美为基
        3.4.3 艺术体现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动态组织手法在滨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4.1 拥水露水突出核心
        4.1.1 依水环水 突出水心
        4.1.2 透水露水彰显水貌
        4.1.3 理水用水赋予水能
    4.2 增线减面增曲减直
        4.2.1 构建折线结构
        4.2.2 加强曲折变化
        4.2.3 缩减界面阻隔
    4.3 诱导渗透丰富层次
        4.3.1 艺术诱导
        4.3.2 有机渗透
    4.4 突出中介模糊过渡
        4.4.1 功能多义
        4.4.2 形态多变
        4.4.3 尺度模糊
    4.5 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延安方塔“知水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背景分析
        5.1.1 城市环境
        5.1.2 地域文化
        5.1.3 项目概况
        5.1.4 现状特征
        5.1.5 规划定位
    5.2 空间静态组织
        5.2.1 文化加载
        5.2.2 空间构成
        5.2.3 情义展现
    5.3 空间动态组织
        5.3.1 以湖水营造层次
        5.3.2 以曲折构建秩序
        5.3.3 以渗透构成整体
        5.3.4 以模糊衔接过渡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中国园林理论体系的独特构架[J]. 羊笑亲,周武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6)
[2]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J]. 欧阳谊霖,唐红.  现代园艺. 2017(13)
[3]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体现[J]. 梁慧晶.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3)
[4]城市滨湖空间开放性与公共性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 张祚,谭术魁.  城市问题. 2014(11)
[5]城水共生·文化传承——青岛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滨水空间设计探析[J]. 王红,梅欣,倪有为.  规划师. 2014(06)
[6]滨湖地区空间塑造的核心要素与策略研究[J]. 袁海琴,闫雯,刘律.  城市规划学刊. 2012(S1)
[7]谈道家思想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J]. 张俊玲,徐巍.  山西建筑. 2012(26)
[8]论儒家“比德”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J]. 钟乐,刘纯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9]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J]. 马荣华,杨桂山,段洪涛,姜加虎,王苏民,冯学智,李爱农,孔繁翔,薛滨,吴敬禄,李世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3)
[10]景观意象论——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J]. 丁绍刚.  中国园林. 2011(01)

博士论文
[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D]. 孙宗美.暨南大学 2010
[2]《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原理及应用[D]. 熊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2]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研究[D]. 李大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西安地区城市公园中灰空间的营造[D]. 马梦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界面关系”与“限定方式”在建筑过渡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 郭靖.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与传承[D]. 周玲.福建农林大学 2014
[6]苏州园林意境的符号学研究[D]. 欧阳雯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7]南阳白河滨水景观文化元素的整合与再生[D]. 李莹.河南农业大学 2013
[8]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及实践[D]. 程风强.昆明理工大学 2013
[9]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哲学研究[D]. 肖亮琼.安徽农业大学 2012
[10]基于传统的中国园林空间文化研究[D]. 夏嵩.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6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16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