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行为学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构成要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23:2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建设对历史风貌街区内的历史肌理与居民公共交往生活模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街道内部活力流失,传统街道逐渐丧失其场所性与生活性。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如今快文化、网络化的时代如何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通过街道的设计来让人们回归到原始街道生活体验中去。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一系列理论研究,确立了具有丰富活力来源与公共社会交往模式的传统风貌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上海市衡复保护区内的8条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希望从分析其街道内部使用者的行为以及其衍生的街道活力入手,探究活力与街道物质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对街道活力的评估主要由街道内使用者流量统计和对街道整体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而来,使用者的评价辅助了流量统计的量化结果,最终得出研究样本中的街道活力值。最后采用归纳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探究街道内物质环境构成要素与活力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可以真正解释街道活力的影响要素。通过对结果的抽象化,得出传统风貌街道整体的提升策略,包含风貌吸引力、业态混合以及城市业态的适当引入、便捷的服务设施、空间渗透及多层次感受、良好的慢行品质等,它们都对传统街道的活力有着促进作用。论文中提出...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1 传统街道生活的隐退
        1.1.2 转型下的疑问
    1.2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 “传统风貌街道、行为、活力”的相关基础研究
    2.1 传统风貌街道
        2.1.1 街道的演变与分类
        2.1.2 街道的定位
        2.1.3 街道的价值
    2.2 传统风貌街道内的活力
        2.2.1 街道活力的定义
        2.2.2 街道活力的来源
    2.3 人的行为与街道物质环境要素
        2.3.1 人的行为特征
        2.3.2 街道行为类型
        2.3.3 影响人心理的街道物质环境要素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人的行为的街道活力值调研
    3.1 研究方法制定
        3.1.1 确定研究维度
        3.1.2 研究方法
    3.2 案例选择
        3.2.1 调研的对象
        3.2.2 基本情况
    3.3 街道使用主体对空间的感知
        3.3.1 访谈与问卷
        3.3.2 认知地图
    3.4 街道的活力评估
        3.4.1 活力评估的方式
        3.4.2 实地观测方式
        3.4.3 行为地图-活动观察
        3.4.4 流量数据统计
        3.4.5 街道活力值统计
    3.5 本章小结
4 街道活力物质构成要素分析
    4.1 业态分布
        4.1.1 社区级业态与城市级业态
        4.1.2 街道业态分布
    4.2 交通
        4.2.1 交通站点
        4.2.2 街道来访途径
        4.2.3 慢行交通指数
    4.3 界面与行为
        4.3.1 街道侧界面
        4.3.2 街道底界面
        4.3.3 传统风貌—围墙景观
    4.4 尺度要素分析
        4.4.1 建筑贴线率
        4.4.2 街道高宽比H/D
        4.4.3 建筑面宽比W/D
    4.5 街道服务设施与绿化
        4.5.1 街道服务设施
        4.5.2 绿化要素
    4.6 本章小结
5 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提升策略
    5.1 复合型业态
        5.1.1 业态多样性
        5.1.2 引入城市业态
    5.2 合理的交通安排
        5.2.1 共享交通
        5.2.2 慢行系统
    5.3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5.3.1 丰富的空间体验层次
        5.3.2 增加街道的渗透性
    5.4 宜人的街道感受
        5.4.1 体现风貌的连续街道界面
        5.4.2 完善服务设施的配置
    5.5 风貌的延续
        5.5.1 风貌特色作为吸引力
        5.5.2 围墙的统一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A:调研问卷
附录B:调研数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02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2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