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杭州湾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18:20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最密切的地表空间,是人类主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及人类社会的进步。环杭州湾地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且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部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城市建设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城市问题的产生,譬如人口压力、就业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环杭州湾地区人居环境适应性的研究,科学的分析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影响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变化,实现环杭州湾地区的人口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人文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可持续。本文基于环杭州湾地区及周边25个气象站的1999-2016年的气象统计数据值、GDEMV2 3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两期(2000年、2010年)环杭州湾地区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land30和两期(2005年、2015年)环杭州湾地区的Landsat TM/OLI卫星影像、分辨率为500米的2000年、2005年、2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2.2 国内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2.3 基于RS和GIS新技术的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2 社会环境概况
第3章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评价指标标准化和权重确定
3.3.1 评价指标标准化
3.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第4章 人居环境指标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1 地形起伏度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2 气候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3 水文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4 土地覆被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5 人文环境指标数据选取与处理
第5章 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具体过程
5.1.1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1.2 评价指标标准化
5.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1.4 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及适宜性等级划分
5.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2.1 环杭州湾地区地级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
5.2.2 环杭州湾地区区县单元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
5.3 人居环境优化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宜居水平实证研究[J]. 何梦兰,殷德香,王秋艳,朱家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2]基于GIS的大连市沙河口区城市绿地公平性研究——以可持续人居环境为视角[J]. 高家骥,李雪铭,陈大川,张英佳. 测绘通报. 2017(06)
[3]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J]. 李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5)
[4]临汾市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 张莉汶,王国梁,吉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 董锁成,张佩佩,李飞,李富佳,陈诚,马蓓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6]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格局演变[J]. 夏钰,林爱文,朱弘纪. 生态经济. 2017(02)
[7]基于GIS的山西省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相关性的研究[J]. 康立,王国梁.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8]植被恢复工程对黄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J]. 李艳忠,刘昌明,刘小莽,梁康,白鹏,冯异星.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2)
[9]晋北地区1986~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J]. 徐小明,杜自强,张红,冯凌,申小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10]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 李雪铭,田深圳. 地理科学. 2015(12)
硕士论文
[1]云计算环境下基于GIS的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 李翔.江西理工大学 2015
[2]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 任玉龙.西南大学 2015
[3]基于GIS的东部沿海城市气候舒适度评价[D]. 李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岳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 何静.西南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 尹晓科.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674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2.2 国内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2.3 基于RS和GIS新技术的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2 社会环境概况
第3章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评价指标标准化和权重确定
3.3.1 评价指标标准化
3.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第4章 人居环境指标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1 地形起伏度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2 气候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3 水文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4 土地覆被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
4.5 人文环境指标数据选取与处理
第5章 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具体过程
5.1.1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1.2 评价指标标准化
5.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1.4 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及适宜性等级划分
5.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2.1 环杭州湾地区地级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
5.2.2 环杭州湾地区区县单元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
5.3 人居环境优化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宜居水平实证研究[J]. 何梦兰,殷德香,王秋艳,朱家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2]基于GIS的大连市沙河口区城市绿地公平性研究——以可持续人居环境为视角[J]. 高家骥,李雪铭,陈大川,张英佳. 测绘通报. 2017(06)
[3]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J]. 李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5)
[4]临汾市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 张莉汶,王国梁,吉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 董锁成,张佩佩,李飞,李富佳,陈诚,马蓓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6]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格局演变[J]. 夏钰,林爱文,朱弘纪. 生态经济. 2017(02)
[7]基于GIS的山西省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相关性的研究[J]. 康立,王国梁.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8]植被恢复工程对黄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J]. 李艳忠,刘昌明,刘小莽,梁康,白鹏,冯异星.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2)
[9]晋北地区1986~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J]. 徐小明,杜自强,张红,冯凌,申小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10]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 李雪铭,田深圳. 地理科学. 2015(12)
硕士论文
[1]云计算环境下基于GIS的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 李翔.江西理工大学 2015
[2]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 任玉龙.西南大学 2015
[3]基于GIS的东部沿海城市气候舒适度评价[D]. 李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岳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 何静.西南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 尹晓科.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3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