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09:36
中国是一个地域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在广茂的疆域上,因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星罗棋布的散落着形态各异的聚落及建筑形态。这些聚落与聚落内部当中蕴藏着庞大的文化财富,是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建筑文化及艺术瑰宝。位于我国川西的马尔康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康巴藏区的嘉绒藏区核心部分,其所在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都极具地域性特色,由此而形成的建筑文化对于探寻嘉绒藏族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与研究意义。其中,马尔康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富有特色与独特性的地域风格。本文选取马尔康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马尔康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实地调研,运用考古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其传统聚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以嘉绒藏区独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出发,在宏观上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选址布局、聚落形态等特征进行研究,在微观上对茶堡河传统聚落的民居单体及寺庙的平面布局与功能、建筑特色、装饰风格、构造类型及营建方式等进行论述,希望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色以及其发展演变有较为详细...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学术意义
1.1.3 实用价值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生成背景
2.1 地理及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条件
2.1.4 资源分布
2.2 地理及自然条件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影响
2.2.1 地理条件的影响
2.2.2 气候条件的影响
2.3 人文背景
2.3.1 嘉绒藏族
2.3.2 历史沿革
2.3.3 地区经济
2.3.4 宗教文化
2.3.5 风俗习惯
2.3.6 土司制度
2.4 人文背景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选址布局
3.1 聚落的选址因素
3.1.1 自然环境因素
3.1.2 历史人文因素
3.1.3 择址原则
3.2 聚落基本构成要素
3.3 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分析
3.3.1 聚落探访
3.3.2 聚落的布局方式
3.3.3 聚落结构特征分析
3.3.4 聚落空间形态及成因分析
3.3.5 聚落主要空间节点
3.4 聚落构成要素的地域性特征
3.4.1 聚落构成要素形成组合关系
3.4.2 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4.3 聚落景观要素满足生活需求
3.4.4 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3.5 小结
第4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
4.1 民居建筑
4.1.1 民居发展源流与类型
4.1.2 民居平面功能与布局
4.1.3 民居的内部空间特征
4.1.4 民居的建筑材料
4.1.5 民居的建筑特点
4.1.6 形体风格与建筑装饰
4.2 宗教建筑
4.2.1 大藏寺的历史概述
4.2.2 大藏寺的选址
4.2.3 大藏寺的平面类型
4.2.4 大藏寺空间特点
4.2.5 大藏寺的细部装饰
4.2.6 大藏寺对聚落居民生活的影响
4.2.7 其他宗教建筑
4.3 生产辅助设施
4.4 构筑物
4.4.1 碉楼
4.4.2 喇嘛塔
4.5 小结
第5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5.1 传统聚落及民居更新的背景分析
5.1.1 传统聚落生产发展分析
5.1.2 生态环境背景
5.1.3 经济技术条件背景
5.1.4 民居更新发展的需求与目标
5.1.5 环境背景要素的发展对民居建设的影响
5.2 传统聚落的价值体现
5.2.1 文化传播价值
5.2.2 审美欣赏价值
5.2.3 情感价值
5.3 传统聚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3.1 传统民居保护现状
5.3.2 整体风貌与现代文化入侵产生变异
5.3.3 传统民居抗震性能有待提高
5.3.4 自然与人为的损坏
5.3.5 传统营建技术的传承
5.4 对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与措施
5.4.1 传统聚落的保护原则
5.4.2 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保护
5.4.3 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保护
5.4.4 对传统民居进行优化
5.4.5 对建筑技术及材料的优化
5.4.6 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5.5 传统聚落产业改善对传统聚落更新与发展的探索
5.5.1 传统产业的延续
5.5.2 产业结构的更新
5.5.3 新兴产业的发展
5.6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学视角下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解析[J]. 浦欣成,王竹,黄倩. 华中建筑. 2013(08)
[2]康藏史研究综述[J]. 石硕,邹立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J]. 李军环. 城市建筑. 2011(10)
[4]古老神秘的嘉绒农耕[J]. 杨素筠. 中国民族. 2010(11)
[5]从民居到聚落: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研究新走向——以西南地区为例[J]. 李建华,张兴国. 建筑学报. 2010(03)
[6]仪式强化生活——嘉绒藏族村落宗教仪式考察[J]. 李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7]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石硕,刘俊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J]. 陈剑,陈学志.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9]四川藏寨碉楼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丹巴县中路—梭坡藏寨历史与现状[J]. 陈颖,张先进. 学术动态. 2005(02)
[10]嘉绒藏寨碉群及其世界文化遗产价值[J]. 张先进. 四川建筑. 2003(05)
硕士论文
[1]地域文化视角下青海海东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研究[D]. 崔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2]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研究[D]. 王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3]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形态的更新与发展研究[D]. 白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磁体”与“容器”:四川藏区德格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及演变探析[D]. 杨炎为.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川西沙尔宗嘉绒藏族民居研究[D]. 张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6]四川甘孜州藏族民居研究[D]. 谢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7]丹巴地区传统藏族聚落初探[D]. 江宇.重庆大学 2008
[8]嘉绒藏寨建筑文化研究[D]. 毛良河.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0832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学术意义
1.1.3 实用价值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生成背景
2.1 地理及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条件
2.1.4 资源分布
2.2 地理及自然条件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影响
2.2.1 地理条件的影响
2.2.2 气候条件的影响
2.3 人文背景
2.3.1 嘉绒藏族
2.3.2 历史沿革
2.3.3 地区经济
2.3.4 宗教文化
2.3.5 风俗习惯
2.3.6 土司制度
2.4 人文背景对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选址布局
3.1 聚落的选址因素
3.1.1 自然环境因素
3.1.2 历史人文因素
3.1.3 择址原则
3.2 聚落基本构成要素
3.3 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分析
3.3.1 聚落探访
3.3.2 聚落的布局方式
3.3.3 聚落结构特征分析
3.3.4 聚落空间形态及成因分析
3.3.5 聚落主要空间节点
3.4 聚落构成要素的地域性特征
3.4.1 聚落构成要素形成组合关系
3.4.2 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4.3 聚落景观要素满足生活需求
3.4.4 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3.5 小结
第4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
4.1 民居建筑
4.1.1 民居发展源流与类型
4.1.2 民居平面功能与布局
4.1.3 民居的内部空间特征
4.1.4 民居的建筑材料
4.1.5 民居的建筑特点
4.1.6 形体风格与建筑装饰
4.2 宗教建筑
4.2.1 大藏寺的历史概述
4.2.2 大藏寺的选址
4.2.3 大藏寺的平面类型
4.2.4 大藏寺空间特点
4.2.5 大藏寺的细部装饰
4.2.6 大藏寺对聚落居民生活的影响
4.2.7 其他宗教建筑
4.3 生产辅助设施
4.4 构筑物
4.4.1 碉楼
4.4.2 喇嘛塔
4.5 小结
第5章 茶堡河流域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5.1 传统聚落及民居更新的背景分析
5.1.1 传统聚落生产发展分析
5.1.2 生态环境背景
5.1.3 经济技术条件背景
5.1.4 民居更新发展的需求与目标
5.1.5 环境背景要素的发展对民居建设的影响
5.2 传统聚落的价值体现
5.2.1 文化传播价值
5.2.2 审美欣赏价值
5.2.3 情感价值
5.3 传统聚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3.1 传统民居保护现状
5.3.2 整体风貌与现代文化入侵产生变异
5.3.3 传统民居抗震性能有待提高
5.3.4 自然与人为的损坏
5.3.5 传统营建技术的传承
5.4 对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与措施
5.4.1 传统聚落的保护原则
5.4.2 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保护
5.4.3 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保护
5.4.4 对传统民居进行优化
5.4.5 对建筑技术及材料的优化
5.4.6 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5.5 传统聚落产业改善对传统聚落更新与发展的探索
5.5.1 传统产业的延续
5.5.2 产业结构的更新
5.5.3 新兴产业的发展
5.6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学视角下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解析[J]. 浦欣成,王竹,黄倩. 华中建筑. 2013(08)
[2]康藏史研究综述[J]. 石硕,邹立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J]. 李军环. 城市建筑. 2011(10)
[4]古老神秘的嘉绒农耕[J]. 杨素筠. 中国民族. 2010(11)
[5]从民居到聚落: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研究新走向——以西南地区为例[J]. 李建华,张兴国. 建筑学报. 2010(03)
[6]仪式强化生活——嘉绒藏族村落宗教仪式考察[J]. 李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7]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石硕,刘俊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J]. 陈剑,陈学志.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9]四川藏寨碉楼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丹巴县中路—梭坡藏寨历史与现状[J]. 陈颖,张先进. 学术动态. 2005(02)
[10]嘉绒藏寨碉群及其世界文化遗产价值[J]. 张先进. 四川建筑. 2003(05)
硕士论文
[1]地域文化视角下青海海东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研究[D]. 崔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2]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研究[D]. 王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3]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形态的更新与发展研究[D]. 白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磁体”与“容器”:四川藏区德格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及演变探析[D]. 杨炎为.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川西沙尔宗嘉绒藏族民居研究[D]. 张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6]四川甘孜州藏族民居研究[D]. 谢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7]丹巴地区传统藏族聚落初探[D]. 江宇.重庆大学 2008
[8]嘉绒藏寨建筑文化研究[D]. 毛良河.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0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7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