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旧城商住混合街区公共空间重构 ——以合肥七桂塘街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2 03:20
  商住模式起源较早,是一种经得住城市发展考验的建筑形态。商住街区作为城市物质的一种常见形态,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同时承载各种非商业性公共活动。具有商业和公共生活共存的特点,显示了商住街区的活力和潜力。但是,商业和居住功能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互干扰性。随着街区的发展变化,疏于管理的旧城商住街区将走向混乱。如何提高商住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丰富空间的多样性、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已摆在当前旧城更新的问题之上。论文以合肥市七桂塘商住混合街区为例,以公共空间人的行为认知作为切入点,运用公共生活研究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首先,从城市、街区和街道三个层面对七桂塘街区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进行研究;从公共空间承载的公共活动出发,分析公共空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人群构成”、“不同年龄路线倾向”、“不同街道断面人流量”四个角度来认识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通过选择两个代表性的街道空间进行详细的、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以认识人的行为活动和知觉认知的实际状况,由以上实地调研研究七桂塘商住街区公共空间活动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基于商住行为认知需求和实体环境要素的调研归纳出旧城商住街区公共空间重构的策略。依据这些策略笔者选择“...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旧城商住混合街区公共空间重构 ——以合肥七桂塘街区为例


图1-10行为与环境?图1-11行为与心理??

实体空间,来源,图片,作者


、备?123456789??图2-16行为活动类型?图2-17满意度调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第一种研究主要针对各个要素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通过要素影响程度的??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因素。通过满意度的理论研宂,探索影响环境品质的关??键因素,以达到辅助设计的目的(图2-17)?14。??第二种研究用于己建成空间的评价,通过空间评价发现空间内有待改善的??问题,对追踪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有一定的反馈作用,如P0E?(使用后评价)??15??〇??本文运用第二种类型的应用研究来调查公共空间在街区的行为活动和知觉??认知,发现导致空间使用度低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重构公共空间的策略。??2.?4.?3实体环境要素调查??在实体环境要素的调查中

旧城商住混合街区公共空间重构 ——以合肥七桂塘街区为例


图3-7、8、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为例[J]. 李刚,沈文旭,王运强.  福建建筑. 2017(12)
[2]城市微型交往空间设计探索[J]. 李刚,林超华,李洋洋.  福建建筑. 2017(10)
[3]《公共生活研究方法》[J]. 扬·盖尔,比吉特·斯娃若,赵春丽,蒙小英.  建筑师. 2017(02)
[4]伦佐·皮亚诺 高技派建筑大师[J]. 冯玉玺,江滨.  中国勘察设计. 2017(01)
[5]基于行为需求的城市传统街区更新研究[J]. 侯琪玮,苏剑鸣.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6(03)
[6]商住型传统街区的复合化更新策略——以徐州市百惠街区更新设计为例[J]. 张一兵,李汀珅,顾贤光,张矢远.  现代城市研究. 2014(05)
[7]寻觅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J]. 陶杰.  南风窗. 2012(03)
[8]商业步行街空间界面对行为心理的影响[J]. 邱召恒.  山西建筑. 2010(33)
[9]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 王长宏.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10]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J]. 陈志诚.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3)

硕士论文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营造[D]. 向莎莎.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行为需求的城市商业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王燕青.长安大学 2014
[3]从空间到场所[D]. 杨纵横.重庆大学 2013
[4]南宁市滨水空间宜人性优化设计研究[D]. 李梓.合肥工业大学 2013
[5]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大型商业中心室外空间的研究[D]. 焦天涵.安徽农业大学 2012
[6]传统菜市场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D]. 邢诚.合肥工业大学 2012
[7]基于GPS的商业步行街环境行为研究[D]. 高非非.合肥工业大学 2012
[8]人性化主导的内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丁灵鸽.天津大学 2007
[9]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徐宁.东南大学 2006
[10]微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廖方.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3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