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风水集成之作《地理人子须知》辩证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18 14:47
《地理人子须知》是一部研究风水的经典著作,作者徐善继、徐善述兄弟二人将40年的游历、实践结合历代先贤们的经典,汇编整理成书,几乎将明代以前的主要风水著作都梳理一遍,书中有关于山形水势有一千一百多幅插图,有详尽的真实风水案例。不仅对自身的堪舆实践作了总结,也是对明朝以前历代风水学的一次梳理,涉及面广泛。即使在今日,对于探索园林风水之真谛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地理人子须知》中的有关地形选址的方法、环境吉凶的判断方法等同样适用于现代环境管理与规划。本文通过对《地理人子须知》文本的分析,借以了解中国古代的风水与环境选择的思想,并从造园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等方面对其风水理论做出综合分析。总结《地理人子须知》风水理论当代价值,为当代环境的建造及环境保护提供借鉴意义。在总结《地理人子须知》全书中龙、砂、穴、水地理四科的基础上,结合书中对立向的认知,归纳出三种类型的理想风水格局:负阴抱阳——最基本的风水格局,四神兼备——最标准的风水格局,层层缠护——最尊贵的风水格局。另外坐朝、对景以及水口做法也是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原则,风水手法的呼相喝形也是景观设计和营造中的重要方法。吉形对于人心理的不间...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已有对《地理人子须知》的研究
1.1.2 研究《地理人子须知》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地理人子须知》综述
2.1 写作背景
2.1.1 社会背景
2.1.2 成书背景
2.2 徐善继、徐善述生平考证
2.3 内容概述
2.3.1 写作方式
2.3.2 为《地理人子须知》写序的名家
第3章 《地理人子须知》风水环境观
3.1 风水流派
3.1.1 形势派
3.1.2 理气派
3.2 风水环境主体——阳宅与阴宅
3.3 对自然的敬畏——《地理人子须知》的环境吉凶观
3.3.1 吉凶观——环境评价标准
3.3.2 应验——对风水环境论断的反馈
3.4 风水图样
第4章 “寻龙”认知初探
4.1 龙的分类
4.2 风水对中国山脉的认知
4.3 龙脉的细化认识
4.3.1 龙之远势
4.3.2 龙之近形
4.3.3 山的五行形体
4.4 帝都与龙脉
4.4.1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4.4.2 历代帝都
第5章 点穴——藏风与聚气的辩析
5.1 穴场形状认知体系
5.2 确定穴场的依据
5.3 穴场与周围环境关系分析
第6章 “察砂”认知初探
6.1 诸砂环境意向分析
6.2 砂外形图解
第7章 “觅水”认知的科学分析
7.1 以水界城——水环境意向分析
7.2 水外形环境图解
7.3 明堂环境图解
第8章 立向辩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8.1 立向的理论分析
8.2 空间方位吉凶观
8.3 立向与龙、砂、水的方位关系分析
第9章 “气”的风水意向
9.1 气是什么
9.2 气从哪里来
9.2.1 大地经络
9.2.2 宇宙天星
9.3 气如何起作用
9.3.1 福荫反气
9.3.2 天星感应
第10章 风水格局——理想风水模型
10.1 负阴抱阳——最基本的风水格局
10.1.1 文化性
10.1.2 生态实用性
10.1.3 体现方式——中轴线
10.2 四神兼备——最标准的风水格局
10.3 层层缠护——最尊贵的风水格局
10.3.1 层层缠护的风水模式
10.3.2 层层缠护的环境景观分析
10.3.3 对风水景观拟人化的审美意向——喝形
10.3.4 理想方位——千里江山一向间
第11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二十四龙及与其对应的立向方位归纳表
附录2 《地理人子须知》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与现代思考[D]. 伍铁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建筑环境设计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D]. 丁文剑.河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5659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已有对《地理人子须知》的研究
1.1.2 研究《地理人子须知》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地理人子须知》综述
2.1 写作背景
2.1.1 社会背景
2.1.2 成书背景
2.2 徐善继、徐善述生平考证
2.3 内容概述
2.3.1 写作方式
2.3.2 为《地理人子须知》写序的名家
第3章 《地理人子须知》风水环境观
3.1 风水流派
3.1.1 形势派
3.1.2 理气派
3.2 风水环境主体——阳宅与阴宅
3.3 对自然的敬畏——《地理人子须知》的环境吉凶观
3.3.1 吉凶观——环境评价标准
3.3.2 应验——对风水环境论断的反馈
3.4 风水图样
第4章 “寻龙”认知初探
4.1 龙的分类
4.2 风水对中国山脉的认知
4.3 龙脉的细化认识
4.3.1 龙之远势
4.3.2 龙之近形
4.3.3 山的五行形体
4.4 帝都与龙脉
4.4.1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4.4.2 历代帝都
第5章 点穴——藏风与聚气的辩析
5.1 穴场形状认知体系
5.2 确定穴场的依据
5.3 穴场与周围环境关系分析
第6章 “察砂”认知初探
6.1 诸砂环境意向分析
6.2 砂外形图解
第7章 “觅水”认知的科学分析
7.1 以水界城——水环境意向分析
7.2 水外形环境图解
7.3 明堂环境图解
第8章 立向辩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8.1 立向的理论分析
8.2 空间方位吉凶观
8.3 立向与龙、砂、水的方位关系分析
第9章 “气”的风水意向
9.1 气是什么
9.2 气从哪里来
9.2.1 大地经络
9.2.2 宇宙天星
9.3 气如何起作用
9.3.1 福荫反气
9.3.2 天星感应
第10章 风水格局——理想风水模型
10.1 负阴抱阳——最基本的风水格局
10.1.1 文化性
10.1.2 生态实用性
10.1.3 体现方式——中轴线
10.2 四神兼备——最标准的风水格局
10.3 层层缠护——最尊贵的风水格局
10.3.1 层层缠护的风水模式
10.3.2 层层缠护的环境景观分析
10.3.3 对风水景观拟人化的审美意向——喝形
10.3.4 理想方位——千里江山一向间
第11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二十四龙及与其对应的立向方位归纳表
附录2 《地理人子须知》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与现代思考[D]. 伍铁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建筑环境设计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D]. 丁文剑.河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5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4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