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开放街区视角下的苏州特色水系空间的复兴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4 01:49
  开放街区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城市建设布局时所采取的形式,目前,推广开放街区作为我国缓解城市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城市整体的结构形态及空间布局上,更能使街区融入城市,使城市街区、与街道、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与城市更加密切友好。同时,城市街区建设模式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日趋一致,苏州传统水城特色逐渐消失。基于开放街区的视角,合理缩小街区规模,恢复城市传统空间肌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因城市街区布局影响水网布局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水系空间尺度弱化、滨水空间活力丧失等问题,作为可实践的一种理论支撑和参考模式,也是对研究城市水系规划内容的丰富和补充。苏州一直以其纤陌纵横的水路空间与城镇道路互相交织形成的极富魅力的水系空间环境而闻名,本文以苏州水系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研究,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基于开放街区的推行政策,总结出传统水系空间的独特特征,提出适宜苏州新城发展现状的水系空间开放设计手法,为促进水城特色塑造与延续,作为活力开放空间与城市的融合和共享,打造游水、亲水、活水的人水互动的融洽城市氛围,提供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与空间景观塑造策略。本文从我国当前的水乡城市风貌和街区现状的背景出发,从思想...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城市街区尺度与传统水乡风貌塑造的矛盾
        1.1.2 特色城市建设运动的兴起和传统水乡意象的重现
        1.1.3 城市开放街区理念构想下的特色复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视角与内容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开放街区基础研究
        2.1.1 开放街区的定义
        2.1.2 开放街区的兴起与发展
        2.1.3 我国城市街区的演变
        2.1.4 开放街区的基本特征
    2.2 特色水系空间基础研究
        2.2.1 水系空间
        2.2.2 特色水系空间
        2.2.3 苏州特色水系空间
    2.3 开放街区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滨水空间相关研究综述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苏州城市特色水系空间要素分析
    3.1 苏州城市概况
    3.2 苏州水系空间历程
        3.2.1 初期阶段——古代时期
        3.2.2 中期阶段——近现代时期
        3.2.3 后期阶段——现代时期
    3.3 苏州特色水系空间层级分析
        3.3.1 宏观层级
        3.3.2 中观层级
        3.3.3 微观层级
    3.4 苏州特色水系空间的特点
        3.4.1 宏观层面——水网特征
        3.4.2 中观层面——河街空间特征
        3.4.3 微观层面——滨水空间特征
第四章 开放街区背景下苏州水系空间复苏可行性分析
    4.1 当前苏州水系空间“开放性”缺失解析
        4.1.1 滨水用地布局失当
        4.1.2 水陆格局主次易位
        4.1.3 对外联系封闭
        4.1.4 地域特色缺失
        4.1.5 临水形态单一
    4.2 当前苏州水系空间特征变化原因
        4.2.1 水系规划的失衡
        4.2.2 交通模式的改变
        4.2.3 生活模式的转变
    4.3 开放街区理念与水系空间的紧密联系
        4.3.1 与特色水系空间复兴的耦合
        4.3.2 对苏州水系空间的影响
        4.3.3 指导特色水系空间更新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 基于开放街区视角苏州特色水系空间复兴对策
    5.1 开放式苏州特色水系空间复兴思路
        5.1.1 宏观层面:水城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
        5.1.2 中观层面:因水制宜的滨水用地利用控制
        5.1.3 微观层面:活力场所的滨水空间布局营造
    5.2 营造苏州特色水系空间的基本原则
        5.2.1 基于优化需求的古城水系空间复兴原则
        5.2.2 基于开放需求的新城水系空间复兴原则
    5.3 苏州古城传统水系空间复兴策略
        5.3.1 修复河街空间关系,建设滨水活动空间
        5.3.2 提高滨水区可达性,构建慢行交通体系
        5.3.3 发挥滨水空间优势,恢复水上交通功能
    5.4 苏州新城特色水系空间复兴策略
        5.4.1 滨水用地的开放适宜性选择
        5.4.2 滨水空间的活力多元化注入
        5.4.3 路网结构的连续可达性衔接
        5.4.4 公共空间的互动多样性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老城滨水空间总体开发利用研究[J]. 潘琼宇.  建筑与文化. 2013(03)
[2]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形态[J]. 陆琦,潘莹.  南方建筑. 2009(06)
[3]苏州环护城河滨水区开发模式分析[J]. 王丹,彭文俊.  山西建筑. 2008(10)
[4]传统水网城市滨水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苏州古城为例[J]. 丁金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01)
[5]城墙水苑间的探索——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姑胥桥至干将桥段规划设计[J]. 贡恩东,卢波.  华中建筑. 2007(11)
[6]“小桥、流水、人家”优质人居环境的体现——“苏州古城风貌”研究之二[J]. 俞绳方.  江苏城市规划. 2006(10)
[7]城市滨水地段的可达性[J]. 肖宇,颜慧.  南方建筑. 2006(04)
[8]“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J]. 于泳,黎志涛.  规划师. 2006(02)
[9]城市濒水岸地空间设计研究[J]. 徐萱,周均清,王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S1)
[10]城市空间步行化研究初探[J]. 孙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03)

博士论文
[1]城市设计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D]. 王剑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城市滨水休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李霞.西安理工大学 2017
[2]绿色街道步行空间设计指标体系研究[D]. 陈丹丹.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我国推广街区制的正当性研究[D]. 施中英.浙江工商大学 2017
[4]小街区模式下的开放式住区用地规划研究[D]. 陈亚琪.华东理工大学 2017
[5]苏州传统街巷空间组织模式研究[D]. 陆辰旭.苏州科技大学 2016
[6]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的现代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王阳.河南大学 2015
[7]“地水整合”的城市水系整体空间规划建设研究[D]. 刘洋.重庆大学 2015
[8]基于城市肌理的苏州古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陈硕.苏州大学 2015
[9]基于江南水城特色塑造的水资源利用策略[D]. 石家峰.苏州科技学院 2014
[10]基于水城意象的江南水乡城市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贝玲.苏州科技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156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56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