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吐鲁番传统村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23:24
吐鲁番地区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也是新疆境内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通运输的交汇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地,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吐鲁番地区传统村落民居与内地绝大多数村落民居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它反映着当地居民千百年来适应本土地域性气候环境、宗教文化背景等的优秀智慧总结,是地区性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的完好体现。吐鲁番传统村落给人以不事张扬、淳厚质朴的印象,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这对当前的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等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现代文明的侵入,传统村落居民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村居环境、生活生产方式等日益改变,致使村落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传统风貌整体性面临改变破坏乃至消逝的命运,但村民的生活功能需求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故本文针对吐鲁番地区传统村落聚居环境当前所面临的既要保持历史传统建筑的真实完整,又要满足当今居民的现代化适用需求的现实问题,以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为主线,逐层分析既有传统村落的村居环境特征,以寻求解决传统村落在现代功能需求下的保护更新策略问题。本文由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课题来源背景、相关的研究...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创新点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本文创新点
1.3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3.1 吐鲁番传统民居村落
1.3.2 人类聚居学理论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吐鲁番传统村落的形成背景
2.1 吐鲁番地区自然环境
2.1.1 地理区位
2.1.2 自然资源
2.1.3 气候特征
2.2 吐鲁番地区人文环境
2.2.1 历史沿革与地区建制
2.2.2 民族构成特征
2.2.3 宗教文化发展
2.2.4 民俗风情习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吐鲁番传统村落地域营建特征
3.1 村落整体层面
3.1.1 村落选址
3.1.2 生土建筑群落
3.1.3 整体格局
3.1.4 街巷形态
3.2 民居单体层面
3.2.1 单体组合
3.2.2 建筑形态
3.2.3 构筑方式
3.2.4 材料解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吐鲁番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特征分析
4.1 人类聚居视角下的传统村落聚居组成
4.1.1 本体元素组成特征
4.1.2 中心元素组成特征
4.1.3 循环系统组成特征
4.1.4 特殊区组成特征
4.2 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的特征阶段分析
4.2.1 村落产生阶段分析
4.2.2 村落发展阶段分析
4.2.3 村落成熟阶段分析
4.2.4 村落衰亡阶段分析
4.3 传统村居发展变化的过程规律
4.3.1 增添、减少—传统聚居发展量的变化
4.3.2 聚集、分化—传统聚居发展关系的变化
4.4 延续、调试、替补、融承—传统村落更新的演进规律
4.4.1 村落的延续
4.4.2 村落的调适
4.4.3 村落的替补
4.4.4 村落的融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传统村落更新策略
5.1 传统村落本体:整体风貌控制
5.1.1 传统民居更新对比
5.1.2 村落整体层面保护
5.1.3 建筑分类保护改造
5.2 传统村落中心:优秀文化承继
5.2.1 村落中心构成
5.2.2 村落中心现状
5.2.3 中心元素承继
5.3 传统村落循环系统:脉络梳理
5.3.1 街巷空间界面形态
5.3.2 街巷空间构成分析
5.3.3 街巷空间保护探究
5.4 传统村落特殊区:公共空间重构
5.4.1 宗教信仰空间
5.4.2 公共交往空间
5.4.3 空间重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生态“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状况探究——以伊犁琼库什台村为例[J]. 丁玉珍. 民族论坛. 2013(10)
[2]新疆历史村落的空间特色保护与传承——以哈密博斯坦村为例[J]. 塞尔江·哈力克,黄一如,陶金. 新建筑. 2013(03)
[3]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 岳邦瑞,李玥宏,王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10)
[4]气候主导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乡土聚落营造模式研究[J]. 岳邦瑞,李春静,李慧敏,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5]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保护改造(获奖)[J]. 王小东,倪一丁,帕孜来提.木特里甫. 世界建筑导报. 2011(02)
[6]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J]. 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王建斌.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7]喀什高台民居:高崖土陶已千年[J]. 包允宁,拉拉. 建筑与文化. 2011(02)
[8]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以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为例[J]. 徐路阳,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10(07)
[9]喀什高台民居的抗震改造与风貌保护[J]. 王小东,刘静,倪一丁. 建筑学报. 2010(03)
[10]土性文化——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 李群,李文浩,闫飞,衣霄,王磊,贾艳. 装饰. 2010(03)
博士论文
[1]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D]. 茅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传统民居庭院类型的气候适应性初探[D]. 田银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高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西北民居分时段局部采暖研究[D]. 黄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皖南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技术研究[D]. 李娟.合肥工业大学 2012
[5]徽州古村落保护和更新研究[D]. 任延婷.合肥工业大学 2009
[6]泉州手巾寮适应地域气候的方法与理念研究[D]. 薛佳薇.华侨大学 2003
[7]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D]. 覃琳.重庆大学 2001
[8]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 刘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60280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创新点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本文创新点
1.3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3.1 吐鲁番传统民居村落
1.3.2 人类聚居学理论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吐鲁番传统村落的形成背景
2.1 吐鲁番地区自然环境
2.1.1 地理区位
2.1.2 自然资源
2.1.3 气候特征
2.2 吐鲁番地区人文环境
2.2.1 历史沿革与地区建制
2.2.2 民族构成特征
2.2.3 宗教文化发展
2.2.4 民俗风情习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吐鲁番传统村落地域营建特征
3.1 村落整体层面
3.1.1 村落选址
3.1.2 生土建筑群落
3.1.3 整体格局
3.1.4 街巷形态
3.2 民居单体层面
3.2.1 单体组合
3.2.2 建筑形态
3.2.3 构筑方式
3.2.4 材料解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吐鲁番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特征分析
4.1 人类聚居视角下的传统村落聚居组成
4.1.1 本体元素组成特征
4.1.2 中心元素组成特征
4.1.3 循环系统组成特征
4.1.4 特殊区组成特征
4.2 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的特征阶段分析
4.2.1 村落产生阶段分析
4.2.2 村落发展阶段分析
4.2.3 村落成熟阶段分析
4.2.4 村落衰亡阶段分析
4.3 传统村居发展变化的过程规律
4.3.1 增添、减少—传统聚居发展量的变化
4.3.2 聚集、分化—传统聚居发展关系的变化
4.4 延续、调试、替补、融承—传统村落更新的演进规律
4.4.1 村落的延续
4.4.2 村落的调适
4.4.3 村落的替补
4.4.4 村落的融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传统村落更新策略
5.1 传统村落本体:整体风貌控制
5.1.1 传统民居更新对比
5.1.2 村落整体层面保护
5.1.3 建筑分类保护改造
5.2 传统村落中心:优秀文化承继
5.2.1 村落中心构成
5.2.2 村落中心现状
5.2.3 中心元素承继
5.3 传统村落循环系统:脉络梳理
5.3.1 街巷空间界面形态
5.3.2 街巷空间构成分析
5.3.3 街巷空间保护探究
5.4 传统村落特殊区:公共空间重构
5.4.1 宗教信仰空间
5.4.2 公共交往空间
5.4.3 空间重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生态“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状况探究——以伊犁琼库什台村为例[J]. 丁玉珍. 民族论坛. 2013(10)
[2]新疆历史村落的空间特色保护与传承——以哈密博斯坦村为例[J]. 塞尔江·哈力克,黄一如,陶金. 新建筑. 2013(03)
[3]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 岳邦瑞,李玥宏,王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10)
[4]气候主导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乡土聚落营造模式研究[J]. 岳邦瑞,李春静,李慧敏,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5]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保护改造(获奖)[J]. 王小东,倪一丁,帕孜来提.木特里甫. 世界建筑导报. 2011(02)
[6]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J]. 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王建斌.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7]喀什高台民居:高崖土陶已千年[J]. 包允宁,拉拉. 建筑与文化. 2011(02)
[8]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以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为例[J]. 徐路阳,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10(07)
[9]喀什高台民居的抗震改造与风貌保护[J]. 王小东,刘静,倪一丁. 建筑学报. 2010(03)
[10]土性文化——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 李群,李文浩,闫飞,衣霄,王磊,贾艳. 装饰. 2010(03)
博士论文
[1]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D]. 茅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传统民居庭院类型的气候适应性初探[D]. 田银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高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西北民居分时段局部采暖研究[D]. 黄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皖南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技术研究[D]. 李娟.合肥工业大学 2012
[5]徽州古村落保护和更新研究[D]. 任延婷.合肥工业大学 2009
[6]泉州手巾寮适应地域气候的方法与理念研究[D]. 薛佳薇.华侨大学 2003
[7]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D]. 覃琳.重庆大学 2001
[8]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 刘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60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6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