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深圳市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4:54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越来越长,考虑到城市就业中心附近高额的居住成本,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区域,为减少居住成本而承受更长的通勤距离。职住空间关系是影响居民通勤距离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通过转型时期传统城市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特有的政策制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忽略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形成的新兴城市及城乡二元体制遗留下的城中村与居民通勤距离的相关关系。从城中村方面的研究来看,其研究从负面评价向正面优势的挖掘转变。多数观点认为城中村为低收入就业者提供了低成本的住房,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基于直观的认识以及少量的调查数据研究,表示居住在城中村对减少居民通勤距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以商品房小区的居民为参照对象,比较其与城中村居民的通勤距离特征,并分析相同影响要素对两组居民的影响差异。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多源全样本数据,对居民个体的职住地进行匹配和空间落位,并基于深圳市路网数据,建立交通网络模型,计算居民个体的实际通勤距离。在计算职住平衡指标时,以深圳市空间基础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重力模型增强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就业可达性,考虑就...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城中村面临大规模更新改造
        1.1.3 城中村对职住平衡和通勤距离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状研究成果与简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居民通勤距离影响因素的基本研究
    2.1 职住平衡
        2.1.1 职住平衡的内涵
        2.1.2 职住平衡测度指标
    2.2 城中村
        2.2.1 城中村的内涵
        2.2.2 城中村的特征与类型
        2.2.3 城中村与城市的关系
        2.2.4 深圳市城中村
    2.3 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
        2.3.1 职住空间分布
        2.3.2 性别与年龄
        2.3.3 社会经济地位
        2.3.4 中国特殊历史环境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市居民职住空间信息提取
    3.1 研究数据
        3.1.1 数据介绍
        3.1.2 数据隐私保护
    3.2 研究单元
    3.3 深圳市居民个体职住地落位与通勤距离的提取
        3.3.1 深圳市居民个体职住地落位
        3.3.2 深圳市居民个体通勤距离的提取
    3.4 深圳市就业可达性计算
        3.4.1 就业可达性的含义
        3.4.2 就业可达性的计算方法
        3.4.3 确定衰减系数
        3.4.4 深圳市就业可达性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市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特征
    4.1 参照对象及数据的筛选
    4.2 居民的通勤距离特征比较
        4.2.1 城中村居民与商品房居民的平均通勤距离
        4.2.2 城中村居民与商品房居民的通勤距离分段比较
    4.3 居民的职住空间分布比较
        4.3.1 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对比
        4.3.2 城中村居民的职住空间分布
        4.3.3 商品房居民的职住空间分布
    4.4 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的分类讨论
        4.4.1 特区内外的居民平均通勤距离比较
        4.4.2 不同类型居民的平均通勤距离比较
        4.4.3 不同通勤距离的城中村居民特征分析
    4.5 深圳市城中村人口与通勤特征的空间分布
        4.5.1 分析方法与变量释义
        4.5.2 聚类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市城中村居民的通勤距离影响因素
    5.1 研究假设
    5.2 变量介绍
        5.2.1 区位特征变量
        5.2.2 个人经济属性变量
        5.2.3 租金差
    5.3 就业可达性影响居民通勤距离的交互作用分析
        5.3.1 居住在城中村对模型的交互作用分析
        5.3.2 居住在商品房对模型的交互作用分析
    5.4 人群分组的回归模型与结果讨论
        5.4.1 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
        5.4.2 不同人群分组回归分析
    5.5 城中村居民通勤距离较长的原因分析
        5.5.1 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5.5.2 城中村居民与商品房居民所在网格的就业可达性比较
        5.5.3 深圳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居民通勤负担差异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王振坡,李锦,宋顺锋.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7)
[2]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J]. 陶卓霖,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3]基于整体数据建设的深圳市“织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 陈东平.  大数据. 2016(02)
[4]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域职住空间分析[J]. 张天然.  城市交通. 2016(01)
[5]基于出行者认知的理想通勤时间研究[J]. 何明卫,赵胜川,何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4)
[6]Evolution20of20Jobs-housing20Spatial20Relationship20in20Beijing20Metropolitan20Area:A20Job20Accessibility20Perspective[J]. HAN Huiran,YANG Chengfeng,WANG Enru,SONG Jinping,ZHANG M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03)
[7]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沈阳市就业可达性评价[J]. 王绮,修春亮,魏冶,张林静.  人文地理. 2015(02)
[8]转型期广州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与通勤行为研究[J]. 刘望保,侯长营.  地理科学. 2014(03)
[9]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J]. 吕斌,张纯,陈天鸣.  城市规划. 2013(01)
[10]国外过剩通勤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刘定惠,朱超洪,杨永春.  世界地理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178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78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