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策略与方法 ——以芜湖十里长街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5 14:17
街道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历史街道因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使这种场所有着更加珍贵的意义。面对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在保持地域特色与文化的同时为这些脆弱敏感的地段注入活力,值得关注。转变历史街道对陈旧功能的依赖,重新赋予其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生活内容,才能使历史街道在现代城市中延续生命力。历史街道的活力由人、活动和场所构成,同时受到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物质与非物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对历史街道的活力构成进行横向解析,挖掘历史街道的活力营造中的影响因素,建立活力要素体系,并以此为脉络,从大量案例中寻求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一般性策略与方法。每个城市历史街道有着自身的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本文对芜湖十里长街进行纵向解析,结合历史背景与现状,综合运用各个层面的策略与多种方法,探寻其活力提升的具体可实行方案,进行实践应用。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我国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相关理论
2.1.1 与活力相关的理论阐述
2.1.2 与再生相关的理论阐述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历史街道
2.2.2 芜湖十里长街
第三章 历史街道活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3.1 活力的构成
3.1.1 人
3.1.2 活动
3.1.3 场所
3.1.4 活力构成案例研究
3.2 活力的影响因素
3.2.1 宏观物质环境
3.2.2 微观物质环境
3.2.3 街区功能
3.2.4 地域文化
3.2.5 社会要素
3.2.6 经济要素
3.2.7 更新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策略
4.1 宏观物质环境的融合
4.1.1 织补传统肌理
4.1.2 衔接城市交通
4.1.3 融入自然
4.2 微观物质环境的品质提升
4.2.1 公共空间
4.2.2 建筑品质
4.2.3 景观与设施品质
4.3 街区功能混合与创新
4.3.1 功能混合
4.3.2 功能创新
4.4 文化催化与嫁接
4.4.1 文化引领功能创新
4.4.2 文化营造公共空间场所感
4.4.3 文化传播提升知名度
4.5 多方、多元合力推进活力更新
4.5.1 多元互补的更新模式
4.5.2 多方参与的更新机制
4.6 小结
第五章 十里长街的活力再生设计实践
5.1 十里长街活力变迁
5.1.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5.1.2 十里长街空间形态演变
5.1.3 传统时期活力探源
5.2 十里长街现状
5.2.1 宏观环境
5.2.2 微观环境
5.2.3 街区功能现状
5.2.4 社会、文化、经济现状
5.2.5 活力表征
5.3 十里长街活力营造的问题与原因
5.3.1 活力综合评价
5.3.2 活力营造所面临的问题
5.3.3 活力营造面临问题的原因
5.4 十里长街活力提升的设计策略
5.4.1 现状活力的适度延续
5.4.2 适宜的现代功能植入
5.4.3 传统文化的复兴
5.4.4 渐进触媒式实施
5.5 十里长街活力再生的设计实践
5.5.1 规划设计方案
5.5.2 宏观环境的融合
5.5.3 空间品质综合提升
5.5.4 街区功能整合
5.5.5 文化的振兴
5.5.6 分期实施与公众参与计划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资源,为“安住”而设计——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改造及杂院公共空间营造[J]. 谢晓英,张元,王欣. 城乡建设. 2017(22)
[2]基于城市策展视角的历史街区跨界复兴——以大栅栏更新计划为例[J]. 贾蓉. 装饰. 2017(05)
[3]用中国本土的原创建筑来保护城市一一杭州中山路存遗与城市复兴[J]. 王谢. 建筑遗产. 2016(03)
[4]城市更新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以台北市剥皮寮街区为例[J]. 朱玲. 华中建筑. 2016(07)
[5]向互联网学习城市——“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底层逻辑探析[J]. 周榕. 建筑学报. 2016(05)
[6]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J]. 卢济威,张凡. 新建筑. 2016(01)
[7]大栅栏更新计划[J]. 北京规划建设. 2016(01)
[8]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J]. 邢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5)
[9]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J]. 吴春花,郝琳. 建筑技艺. 2014(11)
[10]芜湖古城现状反思及古城保护建议[J]. 朱靖.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场所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陈敏华.北京建筑大学 2016
[2]北京杨梅竹斜街城市更新案例研究[D]. 李艾桦.北京建筑大学 2015
[3]市井文化视野下的台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再生研究[D]. 李天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王雯.安徽建筑大学 2013
[5]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规划建成后评析[D]. 刘明霞.清华大学 2012
[6]基于传统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兴研究[D]. 李静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7]大慈寺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 陈洁.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7786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我国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相关理论
2.1.1 与活力相关的理论阐述
2.1.2 与再生相关的理论阐述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历史街道
2.2.2 芜湖十里长街
第三章 历史街道活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3.1 活力的构成
3.1.1 人
3.1.2 活动
3.1.3 场所
3.1.4 活力构成案例研究
3.2 活力的影响因素
3.2.1 宏观物质环境
3.2.2 微观物质环境
3.2.3 街区功能
3.2.4 地域文化
3.2.5 社会要素
3.2.6 经济要素
3.2.7 更新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历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策略
4.1 宏观物质环境的融合
4.1.1 织补传统肌理
4.1.2 衔接城市交通
4.1.3 融入自然
4.2 微观物质环境的品质提升
4.2.1 公共空间
4.2.2 建筑品质
4.2.3 景观与设施品质
4.3 街区功能混合与创新
4.3.1 功能混合
4.3.2 功能创新
4.4 文化催化与嫁接
4.4.1 文化引领功能创新
4.4.2 文化营造公共空间场所感
4.4.3 文化传播提升知名度
4.5 多方、多元合力推进活力更新
4.5.1 多元互补的更新模式
4.5.2 多方参与的更新机制
4.6 小结
第五章 十里长街的活力再生设计实践
5.1 十里长街活力变迁
5.1.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5.1.2 十里长街空间形态演变
5.1.3 传统时期活力探源
5.2 十里长街现状
5.2.1 宏观环境
5.2.2 微观环境
5.2.3 街区功能现状
5.2.4 社会、文化、经济现状
5.2.5 活力表征
5.3 十里长街活力营造的问题与原因
5.3.1 活力综合评价
5.3.2 活力营造所面临的问题
5.3.3 活力营造面临问题的原因
5.4 十里长街活力提升的设计策略
5.4.1 现状活力的适度延续
5.4.2 适宜的现代功能植入
5.4.3 传统文化的复兴
5.4.4 渐进触媒式实施
5.5 十里长街活力再生的设计实践
5.5.1 规划设计方案
5.5.2 宏观环境的融合
5.5.3 空间品质综合提升
5.5.4 街区功能整合
5.5.5 文化的振兴
5.5.6 分期实施与公众参与计划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资源,为“安住”而设计——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改造及杂院公共空间营造[J]. 谢晓英,张元,王欣. 城乡建设. 2017(22)
[2]基于城市策展视角的历史街区跨界复兴——以大栅栏更新计划为例[J]. 贾蓉. 装饰. 2017(05)
[3]用中国本土的原创建筑来保护城市一一杭州中山路存遗与城市复兴[J]. 王谢. 建筑遗产. 2016(03)
[4]城市更新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以台北市剥皮寮街区为例[J]. 朱玲. 华中建筑. 2016(07)
[5]向互联网学习城市——“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底层逻辑探析[J]. 周榕. 建筑学报. 2016(05)
[6]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J]. 卢济威,张凡. 新建筑. 2016(01)
[7]大栅栏更新计划[J]. 北京规划建设. 2016(01)
[8]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J]. 邢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5)
[9]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J]. 吴春花,郝琳. 建筑技艺. 2014(11)
[10]芜湖古城现状反思及古城保护建议[J]. 朱靖.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场所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陈敏华.北京建筑大学 2016
[2]北京杨梅竹斜街城市更新案例研究[D]. 李艾桦.北京建筑大学 2015
[3]市井文化视野下的台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再生研究[D]. 李天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王雯.安徽建筑大学 2013
[5]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规划建成后评析[D]. 刘明霞.清华大学 2012
[6]基于传统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兴研究[D]. 李静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7]大慈寺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 陈洁.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7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8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