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15:46
生态廊道对于改善城市环境问题、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及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市拥有高原湖泊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城市生态环境较为特殊,研究昆明市生态廊道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滇池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影像解译和指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生态廊道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构建梯度缓冲区探讨滇池与生态廊道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区域的划分,分析地形地貌与生态廊道的关系;总结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存在的问题,以最小阻力模型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网络,提出对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昆明市主城区绿色生态廊道数量最多,空间分布密集程度最高;蓝色生态廊道数量最少,空间分布密集程度最低;(2)生态廊道网络空间分布情况与生态廊道相似;灰色生态廊道网络连通程度最高,形成的环路最多;绿色生态廊道网络连通程度最低,形成环路极少;(3)生态廊道分布情况随着滇池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4)生态廊道分布情况随着海拔、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布较多的坡向为...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态廊道研究的重要性
1.1.2 高原湖泊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1.1.3 坝区及原上湖盆溶丘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1.1.4 昆明市生态廊道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影像解译法
1.4.3 指数分析法
1.4.4 梯度分析法
1.4.5 适宜性评价法
1.4.6 层次分析法
1.4.7 最小阻力模型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2.1 生态廊道的相关研究
2.1.1 生态廊道及相关概念
2.1.2 生态廊道的分类
2.1.3 生态廊道的功能
2.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 景观结构的相关研究
2.2.1 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概念辨析
2.2.2 景观结构的研究方法
2.2.3 城市景观结构研究进展
2.3 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1 灰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2 蓝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3 绿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提取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昆明市概况
3.1.2 昆明市主城区概况
3.1.3 滇池概况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1 蓝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2 灰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3 绿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4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1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概况
4.2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1 廊道景观结构分析指数
4.2.2 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3 蓝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4 灰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5 绿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3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1 廊道网络结构分析指数
4.3.2 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3 蓝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4 灰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5 绿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自然条件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1 滇池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1.1 建立缓冲区
5.1.2 滇池与蓝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1.3 滇池与灰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1.4 滇池与绿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2 地形地貌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1 海拔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2 坡度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3 坡向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3 小结
第六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优化
6.1 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优化目标
6.1.1 完善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及生态廊道网络结构
6.1.2 构建符合城市特点的生态廊道网络
6.1.3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6.2 现有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存在的不足
6.3 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网络
6.3.1 生态源点提取
6.3.2 构建阻力面
6.3.3 分级别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网络
6.4 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建议
6.4.1 生态廊道优化建议
6.4.2 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建议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现状
7.1.2 自然条件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7.1.3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优化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部分实地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风道研究动态及走向[J]. 王伟武,黎菲楠,王頔. 城市问题. 2018(02)
[2]城市风道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方法探索——以漳州市风道规划为例[J]. 陶勇,杨惠贤.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5)
[3]珠三角区域省立绿道森林景观结构与多样性分析[J]. 唐洪辉,赵庆,宋磊,胡柔璇,杨清,严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4]城市密集地区生态廊道网络规划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J]. 吴婕,李晓晖,龙闹,萧敬豪.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1)
[5]城市风道研究的现状评析及发展趋势[J]. 张沛,黄清明,田姗姗,薛立尧.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6]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J]. 娄彩荣,刘红玉,李玉玲,李玉凤. 生态学报. 2016(21)
[7]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河网水系连通性影响分析[J]. 沈洁,赵军,尚钊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J]. 张建永,李扬,赵文智,史晓新. 水资源保护. 2015(03)
[9]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一览表(地球科学部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1)
[10]京沪高铁苏州相城段生态廊道景观节点规划研究[J]. 马力,顾敏,吴建明,黄鸣,盛祥龙,杨晓华,王文燕,祝嵩. 中国园艺文摘. 2014(01)
博士论文
[1]不同景观结构下华北农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控害功能[D]. 刘冰.扬州大学 2016
[2]水系对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D]. 张健.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D]. 程庆霖.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 董琼.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原上湖盆溶丘区主要坝子的生态廊道建设及其休闲功能开发研究[D]. 赵茜.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生态廊道研究[D]. 蒙倩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基于AHP的茶马古道云南段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邓丽华.云南师范大学 2015
[4]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普洱“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D]. 王聪聪.云南大学 2015
[5]高原湖泊流域人居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空间优化研究[D]. 王佳旭.云南大学 2015
[6]湿地生态廊道规划研究[D]. 李旭.南京林业大学 2014
[7]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及景观分析[D]. 潘佳佳.河南农业大学 2013
[8]南方高校新校园湿地与城市生态廊道相结合研究[D]. 羊凤翔.华侨大学 2012
[9]常德市绿色廊道景观结构规划研究[D]. 彭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D]. 左莉娜.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96026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态廊道研究的重要性
1.1.2 高原湖泊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1.1.3 坝区及原上湖盆溶丘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1.1.4 昆明市生态廊道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影像解译法
1.4.3 指数分析法
1.4.4 梯度分析法
1.4.5 适宜性评价法
1.4.6 层次分析法
1.4.7 最小阻力模型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2.1 生态廊道的相关研究
2.1.1 生态廊道及相关概念
2.1.2 生态廊道的分类
2.1.3 生态廊道的功能
2.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 景观结构的相关研究
2.2.1 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概念辨析
2.2.2 景观结构的研究方法
2.2.3 城市景观结构研究进展
2.3 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1 灰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2 蓝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3.3 绿色廊道与景观结构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提取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昆明市概况
3.1.2 昆明市主城区概况
3.1.3 滇池概况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1 蓝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2 灰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3.3 绿色生态廊道信息提取
3.4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1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概况
4.2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1 廊道景观结构分析指数
4.2.2 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3 蓝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4 灰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2.5 绿色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分析
4.3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1 廊道网络结构分析指数
4.3.2 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3 蓝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4 灰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3.5 绿色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自然条件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1 滇池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1.1 建立缓冲区
5.1.2 滇池与蓝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1.3 滇池与灰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1.4 滇池与绿色生态廊道的关系
5.2 地形地貌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1 海拔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2 坡度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2.3 坡向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5.3 小结
第六章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优化
6.1 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优化目标
6.1.1 完善生态廊道景观结构及生态廊道网络结构
6.1.2 构建符合城市特点的生态廊道网络
6.1.3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6.2 现有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存在的不足
6.3 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网络
6.3.1 生态源点提取
6.3.2 构建阻力面
6.3.3 分级别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网络
6.4 生态廊道及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建议
6.4.1 生态廊道优化建议
6.4.2 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建议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现状
7.1.2 自然条件与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的关系
7.1.3 昆明市主城区生态廊道优化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部分实地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风道研究动态及走向[J]. 王伟武,黎菲楠,王頔. 城市问题. 2018(02)
[2]城市风道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方法探索——以漳州市风道规划为例[J]. 陶勇,杨惠贤.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5)
[3]珠三角区域省立绿道森林景观结构与多样性分析[J]. 唐洪辉,赵庆,宋磊,胡柔璇,杨清,严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4]城市密集地区生态廊道网络规划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J]. 吴婕,李晓晖,龙闹,萧敬豪.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1)
[5]城市风道研究的现状评析及发展趋势[J]. 张沛,黄清明,田姗姗,薛立尧.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6]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J]. 娄彩荣,刘红玉,李玉玲,李玉凤. 生态学报. 2016(21)
[7]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河网水系连通性影响分析[J]. 沈洁,赵军,尚钊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J]. 张建永,李扬,赵文智,史晓新. 水资源保护. 2015(03)
[9]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一览表(地球科学部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1)
[10]京沪高铁苏州相城段生态廊道景观节点规划研究[J]. 马力,顾敏,吴建明,黄鸣,盛祥龙,杨晓华,王文燕,祝嵩. 中国园艺文摘. 2014(01)
博士论文
[1]不同景观结构下华北农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控害功能[D]. 刘冰.扬州大学 2016
[2]水系对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D]. 张健.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D]. 程庆霖.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 董琼.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原上湖盆溶丘区主要坝子的生态廊道建设及其休闲功能开发研究[D]. 赵茜.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生态廊道研究[D]. 蒙倩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基于AHP的茶马古道云南段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邓丽华.云南师范大学 2015
[4]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普洱“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D]. 王聪聪.云南大学 2015
[5]高原湖泊流域人居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空间优化研究[D]. 王佳旭.云南大学 2015
[6]湿地生态廊道规划研究[D]. 李旭.南京林业大学 2014
[7]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及景观分析[D]. 潘佳佳.河南农业大学 2013
[8]南方高校新校园湿地与城市生态廊道相结合研究[D]. 羊凤翔.华侨大学 2012
[9]常德市绿色廊道景观结构规划研究[D]. 彭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D]. 左莉娜.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96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9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