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及活化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8:48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西北两江流经全境,东部毗邻广州,隶属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佛山为天下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一轮又一轮的更新建设,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街巷空间肌理遭到破坏,街区内原住居民外迁,致街区生活气息衰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逐渐消失,虽经过整治,但历史文化街区仍处于消极保护的状态,急需找到合适佛山地区的保护与活化方式。研究以佛山禅城区的八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阅读整理与佛山历史文化街区有关的文献、法规等资料,了解佛山的社会、城市发展历史,以及历史街区现状,总结自古至今城市空间的变化,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成因,分析以往的保护活化工作,研究不同类型的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结合上述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新的保护活化方式,弥补不足之处。文章结合了社会结构、经济、文化、行政等多种因素进行探讨,针对佛山的特殊性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具有适宜性的保护与活化方式,为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今后的保护活化工作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际相关文献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其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6 相关理论与法律法规
1.6.1 有机更新理论
1.6.2 整体保护理论
1.6.3 动态保护理论
1.6.4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
1.6.5 法律法规
第二章 佛山历史变迁及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特征
2.1 佛山社会发展历程回顾
2.2 明清至今的佛山城市空间形态变迁
2.3 佛山人文社会环境
2.3.1 佛山地理环境
2.3.2 佛山人文环境
2.3.3 佛山社会环境
2.4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及特征
2.4.1 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
2.4.2 梁园历史文化街区
2.4.3 莲花南历史文化街区
2.4.4 任围历史文化街区
2.4.5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
2.4.6 新安街历史文化街区
2.4.7 霍氏古祠历史文化街区
2.4.8 南风古灶历史文化街区
2.5 佛山现实施的保护与活化措施
2.6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与活化的关系
2.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
3.1 佛山岭南文化特色
3.1.1 与广州历史发展的联系
3.1.2 适应岭南气候的街巷空间肌理
3.1.3 典型岭南形态的历史建筑
3.2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空间格局
3.3 典型案例研究
3.3.1 开发建设型
3.3.2 保护利用型
3.3.3 停滞冻结型
3.4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的成效及经验
3.4.1 完善的保护整治机制
3.4.2 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及监督机制
3.4.3 多方位的宣传
3.5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教训及难点
3.5.1 政、商、民间利益难平衡
3.5.2 核心区与周边缺乏联系
3.5.3 社会保护意识薄弱
3.5.4 保护活化方式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方式
4.1 以城市设计为主的多种参与方式
4.1.1 实施工程的刚性控制要素
4.1.2 提升街巷空间品质
4.1.3 街区边界空间
4.2 通过政府引导激发社区自主改造方式
4.2.1 社区参与的优势
4.2.2 改变政府职能
4.2.3 政府与社区合作发展
4.3 结合历史文化及生活氛围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4.3.1 增强保护意识
4.3.2 完善文化展示空间及活动
4.3.3 产业化经营
4.4 适应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特征的适老性改造方式
4.4.1 老年住区的需求
4.4.2 历史街区的改造思路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学位论文
学术期刊
有ISBN号的论文集
古籍
法规
附件 传统街巷信息表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本文编号:3198258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际相关文献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其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6 相关理论与法律法规
1.6.1 有机更新理论
1.6.2 整体保护理论
1.6.3 动态保护理论
1.6.4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
1.6.5 法律法规
第二章 佛山历史变迁及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特征
2.1 佛山社会发展历程回顾
2.2 明清至今的佛山城市空间形态变迁
2.3 佛山人文社会环境
2.3.1 佛山地理环境
2.3.2 佛山人文环境
2.3.3 佛山社会环境
2.4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及特征
2.4.1 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
2.4.2 梁园历史文化街区
2.4.3 莲花南历史文化街区
2.4.4 任围历史文化街区
2.4.5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
2.4.6 新安街历史文化街区
2.4.7 霍氏古祠历史文化街区
2.4.8 南风古灶历史文化街区
2.5 佛山现实施的保护与活化措施
2.6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与活化的关系
2.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
3.1 佛山岭南文化特色
3.1.1 与广州历史发展的联系
3.1.2 适应岭南气候的街巷空间肌理
3.1.3 典型岭南形态的历史建筑
3.2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空间格局
3.3 典型案例研究
3.3.1 开发建设型
3.3.2 保护利用型
3.3.3 停滞冻结型
3.4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的成效及经验
3.4.1 完善的保护整治机制
3.4.2 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及监督机制
3.4.3 多方位的宣传
3.5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教训及难点
3.5.1 政、商、民间利益难平衡
3.5.2 核心区与周边缺乏联系
3.5.3 社会保护意识薄弱
3.5.4 保护活化方式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方式
4.1 以城市设计为主的多种参与方式
4.1.1 实施工程的刚性控制要素
4.1.2 提升街巷空间品质
4.1.3 街区边界空间
4.2 通过政府引导激发社区自主改造方式
4.2.1 社区参与的优势
4.2.2 改变政府职能
4.2.3 政府与社区合作发展
4.3 结合历史文化及生活氛围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4.3.1 增强保护意识
4.3.2 完善文化展示空间及活动
4.3.3 产业化经营
4.4 适应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特征的适老性改造方式
4.4.1 老年住区的需求
4.4.2 历史街区的改造思路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学位论文
学术期刊
有ISBN号的论文集
古籍
法规
附件 传统街巷信息表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本文编号:3198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9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