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风险性评价的合肥市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
发布时间:2021-05-26 16:41
随着人类活动及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用地的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流通通道被人为建设截断。生态环境出现景观破碎、生态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绿道、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从生物多样性需求、物种迁徙阻力等多角度对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系。但目相关研究大多从生态要素保护的角度出发,生态源地的选取和大型廊道的路径构建体系都缺乏对人为建设因子的衔接整合和定量分析,从而导致生态网络空间需求常与城市土地建设利益发生矛盾。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网络的相关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对现状合肥主城区用地类型进行识别,然后对土地分类图进行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合肥市主城区林地、草地景观破碎化问题较严重,斑块之间连接度较差。为构建合肥主城区的生态系统,并与城市建设内容进行更好整合,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态网络体系,研究基于ArcGIS从生态敏感保护和人为干扰修复两个角度对城市生态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风险性评估结果进行多层次的生态源地分级分类,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模型识别城市潜在生态网络廊道,并将规划河流及基础设施廊道整合到廊道识...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简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简述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2 GI绿色基础设施
2.2 相关方法基础简述
2.2.1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
2.2.2 AHP层次分析法
2.2.3 最小费用路径法
2.3 相关软件简述
2.3.1 ENVI软件
2.3.2 FragStats软件
2.3.3 ArcGIS软件
第3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要素判定
3.1 合肥概况
3.1.1 城市概况
3.1.2 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概况
3.2 自然生态要素识别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2.3 数据识别结果与校核
3.3 现状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分析
3.3.1 景观格局指数选择
3.3.2 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风险性评价
4.1 生态风险性评价体系构建
4.1.1 生态风险性评价路径
4.1.2 指标体系确定和结构层次
4.1.3 指标体系赋权
4.2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4.2.1 地形地貌因子评价
4.2.2 水文资源因子评价
4.2.3 生态资源因子评价
4.2.4 文化资源因子评价
4.2.5 自然灾害因子评价
4.2.6 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4.3 生态干扰性评价分析
4.3.1 道路交通因子评价
4.3.2 基础设施因子评价
4.3.3 土地利用因子评价
4.3.4 生态干扰性评价结果
4.4 生态风险评价分析
第5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
5.1 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路线
5.2 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分析
5.2.1 生态源地选取
5.2.2 景观阻力消耗模型构建
5.2.3 潜在生态廊道分析
5.3 主城区生态网络方案构建
5.3.1 生态网络体系方案
5.3.2 生态网络体系方案验证校核
5.4 主城区生态网络建设策略
5.4.1 强化生态网络结构
5.4.2 加强网络节点的打造
5.4.3 提高生态网络的连接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次论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大同市域用地策略研究[J]. 武晓毅. 山西化工. 2016(05)
[2]层次分析法创建地热水前景评价模型的研究[J]. 王永波,丁文萍,马奎羽,温延星,丁蕊. 城市地质. 2016(02)
[3]山地城市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J]. 袁艳华,徐建刚. 城市规划. 2015(05)
[4]环太湖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J]. 陈剑阳,尹海伟,孔繁花,幺贵鹏. 生态学报. 2015(09)
[5]基于Landsat-8的基本农田农作物植被覆盖度研究——以温宿县为例[J]. 王欢,张永福,安放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2)
[6]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差异[J]. 孔石,付励强,宋慧,付国华,马建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9)
[7]探讨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J]. 韩义祐. 江西建材. 2014(11)
[8]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 张佳盈,单丽丽. 绿色科技. 2014(02)
[9]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与规划过程应用[J]. 于笑津,曹静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4)
[10]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姜淑君. 科技信息. 2013(23)
博士论文
[1]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 李咏华.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国土风景保护体系构建研究[D]. 张胤达.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D]. 李春娟.重庆师范大学 2017
[3]合肥滨湖低碳生态城区生态建设研究[D]. 何晓丹.安徽建筑大学 2016
[4]城市森林公园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合肥森林公园评价的研究[D]. 季玉蓉.安徽农业大学 2015
[5]基于适宜性分析的苍南县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D]. 李静.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基于RS的西安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 孙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7]基于GIA的深圳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D]. 卜晓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杜仲光合生理和蒸腾特性的研究[D]. 王茹.安徽农业大学 2012
[9]基于RS和GIS的酒泉市肃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 安建科.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0]合肥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与建设[D]. 王仕莲.合肥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6705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简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简述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2 GI绿色基础设施
2.2 相关方法基础简述
2.2.1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
2.2.2 AHP层次分析法
2.2.3 最小费用路径法
2.3 相关软件简述
2.3.1 ENVI软件
2.3.2 FragStats软件
2.3.3 ArcGIS软件
第3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要素判定
3.1 合肥概况
3.1.1 城市概况
3.1.2 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概况
3.2 自然生态要素识别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2.3 数据识别结果与校核
3.3 现状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分析
3.3.1 景观格局指数选择
3.3.2 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风险性评价
4.1 生态风险性评价体系构建
4.1.1 生态风险性评价路径
4.1.2 指标体系确定和结构层次
4.1.3 指标体系赋权
4.2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4.2.1 地形地貌因子评价
4.2.2 水文资源因子评价
4.2.3 生态资源因子评价
4.2.4 文化资源因子评价
4.2.5 自然灾害因子评价
4.2.6 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4.3 生态干扰性评价分析
4.3.1 道路交通因子评价
4.3.2 基础设施因子评价
4.3.3 土地利用因子评价
4.3.4 生态干扰性评价结果
4.4 生态风险评价分析
第5章 合肥市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
5.1 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路线
5.2 主城区生态网络构建分析
5.2.1 生态源地选取
5.2.2 景观阻力消耗模型构建
5.2.3 潜在生态廊道分析
5.3 主城区生态网络方案构建
5.3.1 生态网络体系方案
5.3.2 生态网络体系方案验证校核
5.4 主城区生态网络建设策略
5.4.1 强化生态网络结构
5.4.2 加强网络节点的打造
5.4.3 提高生态网络的连接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次论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大同市域用地策略研究[J]. 武晓毅. 山西化工. 2016(05)
[2]层次分析法创建地热水前景评价模型的研究[J]. 王永波,丁文萍,马奎羽,温延星,丁蕊. 城市地质. 2016(02)
[3]山地城市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J]. 袁艳华,徐建刚. 城市规划. 2015(05)
[4]环太湖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J]. 陈剑阳,尹海伟,孔繁花,幺贵鹏. 生态学报. 2015(09)
[5]基于Landsat-8的基本农田农作物植被覆盖度研究——以温宿县为例[J]. 王欢,张永福,安放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2)
[6]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差异[J]. 孔石,付励强,宋慧,付国华,马建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9)
[7]探讨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J]. 韩义祐. 江西建材. 2014(11)
[8]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 张佳盈,单丽丽. 绿色科技. 2014(02)
[9]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与规划过程应用[J]. 于笑津,曹静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4)
[10]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姜淑君. 科技信息. 2013(23)
博士论文
[1]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 李咏华.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国土风景保护体系构建研究[D]. 张胤达.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D]. 李春娟.重庆师范大学 2017
[3]合肥滨湖低碳生态城区生态建设研究[D]. 何晓丹.安徽建筑大学 2016
[4]城市森林公园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合肥森林公园评价的研究[D]. 季玉蓉.安徽农业大学 2015
[5]基于适宜性分析的苍南县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D]. 李静.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基于RS的西安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 孙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7]基于GIA的深圳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D]. 卜晓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杜仲光合生理和蒸腾特性的研究[D]. 王茹.安徽农业大学 2012
[9]基于RS和GIS的酒泉市肃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 安建科.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0]合肥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与建设[D]. 王仕莲.合肥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0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