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1:42
藏传佛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格鲁派从藏传佛教各教派中脱颖而出,日益强大,势力范围扩大到蒙古地区,包头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传播的起点,一时间建寺之风大盛。包头的藏传佛教建筑作为宗教场所在继承和保留西藏传统藏传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因为地域关系又融入了大量的中原汉地文化和蒙古草原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文化,建筑的风格造型既有藏式风格建筑,又有汉式风格建筑,还有将两种风格有机融合后的汉藏合璧风格建筑;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也呈现藏式自由布局和汉式规整布局等多种布局方式,因此,包头藏传佛教建筑,与传统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相比,可谓是“气韵之和,和而不同,通变则久,若即若离”,既扩充了包头的城市文化内涵,又延续着包头的历史文脉;不仅丰富了包头的城市形象,更继承和弘扬了包头民族多元的文化特征,所以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以往对包头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多以单一寺院的个案研究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五当召、美岱召等知名寺院,尚未见从整体角度就包头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因此...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包头现存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图
封为元朝令,从此开始支持以密宗为主的藏传佛教,袖被正式授命管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萨,成为西藏的最高统治者,深得元朝重用。,不久就在西藏去世,忽必烈听闻此消息后,其称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天佛子,大元帝师[1]”。从此开始,元朝在数被尊封为帝师或者国师,这在历朝中都未联系的重要价值意义,“其一,说明蒙古族开始重视佛教;其二,封藏人八思巴为国师,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1图 2-1 八思巴像来源:互联网
教建筑的文化源流的需要,说明西藏已经被元代所统治,成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会,但是客观的说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属于在普通民众中传播,而单纯的依靠贵族在统有展开,广大蒙古人大多信仰的是主张万物后,蒙古贵族退出中原,逐渐与西藏藏传佛中的传播也在元末明初开始中断。的传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藏传佛教对沈阳城市发展的影响[J]. 王茂生. 华中建筑. 2010(02)
[2]转经道——藏传佛教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特征[J]. 白胤. 建筑与文化. 2010(01)
[3]传统民居建筑审美的三个维度[J].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09(06)
[4]走西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J]. 民盟鄂尔多斯市晋陕蒙民俗文化课题组,武洲. 鄂尔多斯文化. 2009(04)
[5]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J]. 李四龙. 中国宗教. 2009(06)
[6]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的布局风格[J]. 潘春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02)
[7]浅析喇嘛教文化与建筑[J]. 马振华,钱雅妮. 华中建筑. 2007(09)
[8]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J]. 乔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9]简析内蒙古喇嘛教建筑特色[J]. 陈喆. 华中建筑. 2005(S1)
[10]论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J].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博士论文
[1]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 龙珠多杰.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D]. 仇银豪.北京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外部空间研究与应用[D]. 叶阳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0
[2]包头昆都仑召建筑研究[D]. 郭兆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3]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设计初探[D]. 张美利.湖南工业大学 2008
[4]河南佛教寺院建筑初探[D]. 梅腾.郑州大学 2007
[5]包头佛教格鲁派建筑五当召空间特性研究[D]. 白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蒙古族装饰图案在地域性建筑中的语义表达[D]. 薛芸.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7
[7]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 严永孝.西北民族大学 2007
[8]拉萨古建筑装饰与色彩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D]. 贡桑尼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拉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研究[D]. 吴晓红.南京工业大学 2006
[10]“走西口”与近代内蒙古中西部社会生态的恶化[D]. 王俊斌.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5583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包头现存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图
封为元朝令,从此开始支持以密宗为主的藏传佛教,袖被正式授命管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萨,成为西藏的最高统治者,深得元朝重用。,不久就在西藏去世,忽必烈听闻此消息后,其称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天佛子,大元帝师[1]”。从此开始,元朝在数被尊封为帝师或者国师,这在历朝中都未联系的重要价值意义,“其一,说明蒙古族开始重视佛教;其二,封藏人八思巴为国师,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1图 2-1 八思巴像来源:互联网
教建筑的文化源流的需要,说明西藏已经被元代所统治,成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会,但是客观的说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属于在普通民众中传播,而单纯的依靠贵族在统有展开,广大蒙古人大多信仰的是主张万物后,蒙古贵族退出中原,逐渐与西藏藏传佛中的传播也在元末明初开始中断。的传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藏传佛教对沈阳城市发展的影响[J]. 王茂生. 华中建筑. 2010(02)
[2]转经道——藏传佛教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特征[J]. 白胤. 建筑与文化. 2010(01)
[3]传统民居建筑审美的三个维度[J].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09(06)
[4]走西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J]. 民盟鄂尔多斯市晋陕蒙民俗文化课题组,武洲. 鄂尔多斯文化. 2009(04)
[5]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J]. 李四龙. 中国宗教. 2009(06)
[6]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的布局风格[J]. 潘春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02)
[7]浅析喇嘛教文化与建筑[J]. 马振华,钱雅妮. 华中建筑. 2007(09)
[8]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J]. 乔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9]简析内蒙古喇嘛教建筑特色[J]. 陈喆. 华中建筑. 2005(S1)
[10]论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J].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博士论文
[1]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 龙珠多杰.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D]. 仇银豪.北京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外部空间研究与应用[D]. 叶阳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0
[2]包头昆都仑召建筑研究[D]. 郭兆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3]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设计初探[D]. 张美利.湖南工业大学 2008
[4]河南佛教寺院建筑初探[D]. 梅腾.郑州大学 2007
[5]包头佛教格鲁派建筑五当召空间特性研究[D]. 白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蒙古族装饰图案在地域性建筑中的语义表达[D]. 薛芸.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7
[7]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 严永孝.西北民族大学 2007
[8]拉萨古建筑装饰与色彩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D]. 贡桑尼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拉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研究[D]. 吴晓红.南京工业大学 2006
[10]“走西口”与近代内蒙古中西部社会生态的恶化[D]. 王俊斌.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5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1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