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苏州古典园林的隐逸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21:57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园林的典范,业内的学者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然而前人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多在于研究其技法表现上,少有研究其思想内涵的,对于从隐逸思想的角度出发去探讨的尚未出现过。现如今社会的生活与工作节奏都日益加快,而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使得人们对于世外桃源式幽静生活有着浓厚的向往和憧憬。本文即是以苏州古典园林的隐逸思想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按以下三步走的思路去探讨研究。首先,通过对隐士、隐逸等的解读初探,去理解隐逸思想的内在含义,以及讨论隐逸思想在历史脉络中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各阶段社会的情况分析,去分析隐逸思想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其次,通过将具体的研究对象锁定到苏州古典园林上,综合考虑各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隐逸思想的发展情况,结合苏州园林的发展情况,去探讨隐逸思想随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而演变的原因,以及隐逸思想影响园林所表现出的特征,和具体的例证。最后,对上述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研究的论点,即隐逸思想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表现已经它所带来的影响。并将其联系到对近年来的一些经典的景观项目中去探讨隐逸思想对当下...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州古典园林的隐逸思想研究


一j米薇图(图片来?

竹林七贤,画像砖,拓片,博物馆


?苏州古典园林的隐逸思想研究的诗人陶渊明即是最好的代表。因此可以说战国之后隐逸思想逐步形成,源于避乱于山林之中的山林之隐,成为早期的隐逸形式的主流,但迫于天下一的王权影响,市井之隐和朝堂之隐也同时开始被隐士们尝试和接受,隐逸的式和内容在此阶段基本已经形成。??

辋川,文征明,来源,图片


图3-1辋川别业(图片来源;文征明《辋川别业图》)??Fig.3-1?Wangchuan?Villa??井之园林作为士人们寄托隐于山林,清静无为的情怀的载体,体士大夫们内心的仕隐矛盾中寻求平衡的亦官亦隐的隐逸。此阶段儒巷的任晦宅园,皮日休有诗《初夏即事寄陆鲁望》赞美此园“危亭幽物”;建于桃花坞西侧之“孙园”,诗人元稹曾有诗赞道既必羡镜湖。可见其景色也是很优美的;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的官化,其官宅有“水色窗窗见,花香院院闻”美景美色,其宅居则远,松廊雨过初”意境,当然,最能体现他隐逸情怀的当然还是例举的《中隐》诗。此外,还有最负有盛名也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园主虽为富贵家世,却愿做一个与山水江湖相伴的散人,其宅自然山水,使人流连忘返。??龟蒙之宅园,建于苏州林顿里。园主陆龟蒙家世显赫,虽出身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绿城苏州桃花源别墅区景观设计为例[J]. 戴美玲,缪琳如.  福建建筑. 2017(09)
[2]《鲽砚庐联吟集》的夫妻情意及文学史意义[J]. 骆新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3]以绿城·桃花源西锦园为例浅谈新中式别墅庭院景观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创新[J]. 曹利华.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5)
[4]国家图书馆藏袁廷梼题跋考释[J]. 刘鹏.  文献. 2013(03)
[5]关于士人隐逸思想的研究述评[J]. 谭慧存.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02)
[6]陶渊明和王维隐逸思想比较[J]. 赵子抄.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7]元代文人之隐逸思想及其在元散曲创作中的表现[J]. 郝凤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02)
[8]“忙处”与“闲处”——晚明官场形态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J]. 姚旭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9]庄子的“隐世”思想与苏州园林文化[J]. 田芳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10]“隐逸”思想与江南古典园林审美[J]. 郑曦阳.  美与时代. 2007(05)

硕士论文
[1]中国山水画与苏州私家园林的交融[D]. 韩梦琪.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拙政园之画境研究[D]. 朱青青.山东大学 2012
[3]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风格及形成原因研究[D]. 张熙茹.苏州大学 2012
[4]杜甫草堂园林艺术分析[D]. 吕琼梅.四川师范大学 2010
[5]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 徐爱华.苏州大学 2010
[6]苏州古典园林意象论[D]. 王永梅.苏州大学 2009
[7]苏州古典园林结构的审美特征[D]. 周礼.苏州大学 2008
[8]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 谢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9]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D]. 陈方媛.曲阜师范大学 2007
[10]乱离时代的“尘外之想”[D]. 季夫萍.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5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